馬雲強勢回歸阿里巴巴!高喊 MAGA 並與京東、美團再次較勁

Louis Lin
分享
馬雲強勢回歸阿里巴巴!高喊 MAGA 並與京東、美團再次較勁

曾公開批評中國金融體系而淡出近五年的馬雲 (Jack Ma),如今正式回歸阿里巴巴,並喊話積極推動 AI 與電商補貼戰,目標是要讓阿里巴巴再次偉大「Make Alibaba Great Again」。

公開場合大失言,引爆監管風暴重創中國科技業

2020 年底,馬雲在公開場合批評中國金融體系像是「當鋪」,幾天後,螞蟻金服 (Ant Group) IPO 計畫遭到監管單位緊急喊停。隨後北京政府展開全國性科技監管行動,阿里巴巴首當其衝,市值一度蒸發近 7,000 億美元,相當於一個騰訊 (Tencent) 的市值。這段期間,滴滴、在美掛牌的中國教育企業以及相關大型科技企業接連受挫,中國科技業整體陷入寒冬。

在這場風暴後,馬雲選擇遠離聚光燈,長時間待在東京與香港。他的缺席,加上中國嚴格的疫情封控,導致阿里巴巴員工士氣低迷。直到 2023 年底,他才首度回到螞蟻金服公開演說,有員工激動到落淚。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註:滴滴,為中國最大的叫車平台,2021 年在美上市後即遭北京政府審查下架並於 2022 年退出美國市場。在美掛牌的中國教育企業像是好未來、新東方、高途等因 2021 年的「雙減政策」被迫轉為非營利,股價與市值大幅重挫。)

前執行長誤判市場趨勢,馬雲出手整頓公司人事

2023 年,阿里巴巴前執行長張勇誤判市場,斥資數十億人民幣投資大賣場,導致電商市佔率大幅下滑,讓同為競爭對手的拼多多 (Pinduoduo) 一度超車。

此事讓馬雲在公司內部論壇表示,要求公司修正方向,並支持撤換張勇。最終張勇下台,公司拆分成六大事業體並規劃 IPO,但因市場信心不足而被迫喊停。

到了 2024 年 2 月,馬雲在公開場合與習近平握手,被外界解讀為官方默許馬雲回歸。同年阿里巴巴由蔡崇信 (Joe Tsai) 接任董事長,吳泳銘 (Eddie Wu) 出任執行長,確立「AI 與核心電商並進」的新策略方向。

馬雲重返前線,AI 與電商補貼戰雙管齊下

2025 年,馬雲重新現身阿里巴巴園區,幾乎每天要求追問 AI 進度,有時一天三次向高層催進度。他主導投入 500 億人民幣  (約 70 億美元) 補貼,全面反擊京東與美團。

根據彭博提供的 7 月數據顯示,阿里巴巴在中國外送市場佔有 43% 市占率,緊追美團的 47%。不過如此激進的補貼,恐被政府認定是在破壞公平競爭,進而面臨監管調查。

(註:補貼,指的是阿里巴巴為了搶回電商與外送市占,直接以資金補助商家或消費者的行銷策略,而不是傳統政府補助。它在中國電商競爭中相當常見。)

馬雲現身阿里雲,大舉注資 AI 與雲端基建發展

2025 年 4 月,馬雲造訪阿里雲 (Alibaba Cloud) 總部,牆面貼滿員工對艱困時期的留言。馬雲表示:

「科技不只是征服星辰大海,更是守住每個人心裡的火花。」

還特別點名 T-head 晶片與 Qwen 大模型,強調雲端與 AI 是阿里巴巴的核心。現場員工形容,當時氣氛宛如是公司創業第一天。

阿里巴巴也宣布未來三年投資 3,800 億人民幣 (約合 528 億美元),用於 AI 與雲端基礎建設。2025 年 8 月,阿里雲營收成長 26%,創下多年來最快增幅,股價今年累計漲幅達 88%。新任電商負責人蔣凡則重組外送、飯店、物流業務,並把版圖擴展至新加坡與伊斯坦堡。

(AI 數據中心投資恐泡沫化?阿里巴巴蔡崇信:美中投資速度跑得比需求快)

馬雲正式回歸阿里巴巴,未來發展仍待觀察

馬雲目前在阿里巴巴雖未擔任正式職位,但在公司內部被視為道德權威,一句話足以左右重大決策。不過,由於馬雲頻繁出現在公內部,進而讓公司決策與指揮方向出現混亂,有一些員工乾脆把他當成實際的最高決策者。

外界評論,他可能將這場「打敗京東、美團」的行動視為一場武俠式復出之戰。如今阿里巴巴市值約 3,800 億美元,仍僅為高峰 8,000 億美元的一半,但在 AI 投資與電商補貼戰的雙重推動下,已重新迎來成長動能。馬雲曾表示:

「退休不代表離開阿里巴巴,只要公司需要,我永遠都會在。」

如今,他帶著員工證重回園區,用行動證明了這句話,但未來發展仍待觀察。

(螞蟻集團加速區塊鏈佈局,逾 80 億鎂「能源代幣化」上鏈)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