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H 合理價格是多少?風投 8 大估值模型指向 4800 美元,仍被低估六成
以太幣 (ETH) 的合理價格是多少?這個問題在當前 L2 生態發展成熟且鏈上活動創紀錄的當下尤其關鍵,眼看 ETH 價格從高點回落、始終難以創新高,再度引發市場有關「ETH 是否被低估?」的討論。
加密風投 Hashed 創辦人 Simon Kim 對此公開一套由 8 種傳統金融與網路科學模型建構的 ETH 估值儀表板,推算出 ETH 的合理價格約落在 $4,800 美元,比現在市場價格高出 57%。這份分析揭露了以太坊真正的價值來源,也反映市場對 ETH 的定價可能已落後於網路實際發展。
(從經濟價值看以太坊:比特幣克服早期懷疑成數位黃金,現在該輪到 ETH 了)
ETH 值多少?綜合估值模型給出答案:$4,800
Simon Kim 將 ETH 視為同時具備「現金流、網路效應、資產稀缺性與 DeFi 使用率」等特性的複合型資產,並以 8 種不同面向、結合傳統金融與加密領域的估值模型進行反推。
這些模型包括 TVL 倍數、MC/TVL 均值回歸、質押稀缺性、L2 生態價值、收入本益比 (P/E)、現金流量折現 (DCF) 與梅特卡夫定律等。

綜合加權後,ETH 的合理估值落在 $4,804,相較於現價 $3,051,顯示 ETH 仍被低估 57.5%。在 8 個模型中,有 5 個給出「低估」訊號、2 個顯示「高估」,顯示整體趨勢仍偏正向。
從 DeFi、TVL 出發:鏈上指標顯示 ETH 基礎需求走強
從 TVL、鏈上活動、L2 生態來看,ETH 的基本面並未隨價格滑落而疲弱,反而持續增強。

-
TVL:697 億美元,年增 4.8%
-
L2 TVL:120 億美元,呈現高度波動趨勢
-
ETH + L2 每日交易筆數 (Tx):1,380 萬筆,年增 253%
-
活躍地址:460 個,年增 253%
-
穩定幣市值:1,660 億美元,年增 55%
同時,ETH 的交易量、活躍用戶數與鏈上需求均持續增長,反映以太坊在成為全球最大的鏈上金融基礎上仍未被冷落。
這些指標支撐了 Simon 在 TVL 倍數、MC/TVL、L2 生態等模型中「ETH 應該更值錢」的論點。
質押稀缺性與供應收縮:ETH「收益型資產」論點再強化
ETH 自轉向權益證明 (PoS) 後,供應結構截然不同:
-
質押量突破 3,200 萬枚 ETH (佔總量約 26.5%)
-
交易費燃燒持續減少流通 ETH
-
交易所儲備跌至 1,840 萬枚 ETH,年減近 8%
這使得「質押稀缺性 (Staking Scarcity)」與「現金流量折現 (DCF)」模型呈現顯著的上修空間,前者 Simon 給出了低可靠性的評級、後者則為中等可靠性。
DCF 把質押收益當作永續現金流,推估 ETH 合理價格高達 9,153 美元,顯示市場遠未意識到 ETH 作為「收益型資產」的特性。
換言之,ETH 不僅是燃料或 L1 代幣,而是一種「能產生現金流且流通量持續下降」的資產,稀缺性正在明顯提升。
收入模型最悲觀,但 L2 分流屬正常現象
在總共 8 個模型中,有 2 個出現負面、也就是高估訊號:
-
本益比 ( 25 倍 P/E):公允價值僅 956 美元,可靠性為高
-
收益率 (Revenue Yield): 公允價值僅 1,529 美元,可靠性為高
上述兩模型都以以太坊目前的「手續費收入」為估值基礎,前者將以太坊視為「成長型科技股」並給予 25 倍本益比,後者則將其視為「收益型債券」。
然而,筆者認為,隨著 L2 rollup 大規模承接交易負載,以太坊的價值捕捉與 Gas 收入逐漸從 L1 收入轉向整體網路效應,也能理解為何以太坊的收入會看似難以支撐其龐大市值。
出於 ETH 被廣泛整合在 L2 生態中 (包括抵押資產等),L2 活躍度也理應能反向推高 ETH 的長期價值。
(以太坊 L2 要變回「一條鏈」?EIL 要打造無縫多鏈新體驗)
模型共識:ETH 價格正被低估,但市場能反映真實價值嗎?
Simon Kim 的估值模型提供了一個重要視角:「ETH 的價值一直都不只是網路燃料,而是整個鏈上經濟的核心資產。」
在 L2、DeFi、穩定幣與質押經濟全面成長的背景下,市場目前似乎仍低估 ETH 的網路價值、稀缺性以及在新金融基礎設施中的角色。
隨著全球金融逐步採用代幣化資產與鏈上結算架構,而以太坊若有幸能成為其骨幹,那麼 ETH 的價格走勢總有一天會被市場重新定價為合理估值。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