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 L2 要變回「一條鏈」?EIL 要打造無縫多鏈新體驗

Elponcho
分享
以太坊 L2 要變回「一條鏈」?EIL 要打造無縫多鏈新體驗

讓用戶不再困在橋、鏈、錢包碎片化的困境中,Ethereum Interop Layer 要讓多個 L2 看起來像一條鏈

以太坊從創立之初就承諾打造一個全球、無需許可、抗審查的運算平台。隨著 Layer 2(L2)解決方案的興起,擴容問題大致解決,交易更快、手續費更低,卻也帶來了新的難題:鏈太多、太碎、體驗太複雜。
現在,以太坊基金會的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團隊提出了一個全新提案 — Ethereum Interop Layer(EIL),希望讓多鏈操作像在單一鏈上操作一樣簡單直覺。

不過,該文章特別聲明,這是以太坊基金會帳戶抽象(Account Abstraction)團隊提出的技術提案,並不代表整個基金會的共識立場。以太坊基金會是一個多元開放的組織,涵蓋不同觀點與技術路線,這些多樣性的討論與實驗,共同推動以太坊持續進化與強化。

多鏈世界的痛點:太多橋、太多信任、太多步驟

Rollups(L2 鏈)確實讓交易變便宜又快速,但也把使用者推進了「多鏈迷宮」: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我的代幣在哪條鏈?

  • 從 Arbitrum 轉到 Base,再轉到 Scroll,要走哪條橋?

  • 我需要信任第三方橋接器或中繼者嗎?

  • 錢包或 DApp 要手動整合每一條鏈?

對一般使用者來說,這不再是「使用以太坊」,而是管理一堆不同的鏈,還要冒風險信任各種中間人。這直接違背了區塊鏈「去中介化」的初衷。

EIL 願景:多條 L2,感覺卻像一條鏈

Ethereum Interop Layer 提出的核心理念是:讓所有操作看起來就像在用一條以太坊。想像一下:

  • 開啟錢包,選擇資產、輸入地址,按下「傳送」。

  • 錢包自動判斷代幣在哪條鏈、對方在哪條鏈,背後自動處理一切。

  • 鑄造 NFT、兌換代幣、轉帳,不需知道自己或對方在哪條 Rollup 上。

用戶操作保持簡單,技術複雜性完全由錢包後端處理。這樣的體驗,就像是區塊鏈的「HTTP 協定」:讓各個 L2 能夠像網頁伺服器一樣無縫串接,用戶只要用「瀏覽器」(錢包)操作即可。

技術基礎:基於 ERC-4337 與 Trustless Manifesto

EIL 建立在 ERC-4337 的帳戶抽象基礎上,強調以下幾項以太坊核心價值不會被犧牲:

  • 自我託管:用戶自己發起交易、控制資產。

  • 抗審查:沒有人能阻止或延遲你的交易。

  • 隱私保護:不需向中繼者透露 IP 或交易內容。

  • 可驗證性:交易邏輯都在鏈上或開源錢包中,透明可信。

EIL 將交易邏輯從伺服器搬回鏈上與錢包端,完全去中介化。用戶與「可信但不互動」的流動性提供者合作,不需信任任何橋接器、解決者或其他第三方。

真正去中心化的跨鏈體驗是什麼樣?

以太坊已經徹底改變了金融,從中心化交易所(CEX)走向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但目前的跨鏈操作,仍像是「多個中心化交易所的拼貼」。EIL 的目標,就是讓跨鏈操作像使用 DEX 一樣,完全去信任、去中介

舉幾個實際場景:

  • 跨鏈轉帳:Alice 在 Arbitrum 上有 USDC,要轉給 Base 上的 Bob,只需一鍵傳送,背後由錢包搞定。

  • 跨鏈鑄 NFT:Alice 有 ETH 在 Arbitrum 和 Scroll,要在 Linea 上鑄 NFT,錢包自動合併資金、處理跨鏈 gas,一鍵完成。

  • 跨鏈 Swap:Alice 發現 Optimism 上有更好的流動性,她從 Arbitrum 直接發起兌換,錢包處理全部橋接、跳轉邏輯。

使用者只看到:「傳送」、「鑄造」、「兌換」 — 按一下就好。

為整個生態系帶來的意義

當跨鏈能力變成錢包的內建功能,不再仰賴 DApp 一個個整合,每個人都能受益:

  • 錢包與 DApp 天然支援多鏈,不需額外開發。

  • 新的 Rollup 一接入,所有用戶就能馬上使用。

  • 開發者專注打造產品體驗,不需煩惱鏈之間的整合細節。

  • 用戶體驗回歸簡單:一個錢包,一個簽名,操作整個以太坊宇宙

最重要的是:Ethereum 的信任最小化、安全模型不被破壞。Ethereum Interop Layer 提供的,是一個跨鏈無感、去信任、用戶導向的未來。讓用戶真正感覺:不管用哪條 L2,其實都還是在「那一條以太坊」。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