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rcle 加入穩定幣支付公鏈戰局:推出自家 L1 區塊鏈 Arc、USDC 成原生 Gas

Crumax
分享
Circle 加入穩定幣支付公鏈戰局:推出自家 L1 區塊鏈 Arc、USDC 成原生 Gas

6 月剛成功 IPO 的全球第二大美元穩定幣發行商 Circle,今日宣布將推出專注於支付金融的 EVM L1 公鏈 Arc。不僅以 USDC 為原生 Gas,還內建匯兌引擎、亞秒級結算與可選隱私功能。此舉被視為是加入穩定幣支付基礎設施戰局的重要一步,挑戰 Tether 與 Stripe 等巨頭。

(Circle 公布 Q2 財報,上市後首次財報淨虧損 4.82 億美元、營收 6.47 億美元仍優於預期)

Circle 擴張版圖:推出穩定幣金融專用鏈 Arc

官方公告指出,Arc 被 Circle 定位為「專為穩定幣金融打造的企業級公鏈」,服務涵蓋支付、跨境匯兌到資本市場應用。它完全 EVM 相容,讓開發者能沿用現有以太坊工具部署協議,同時保證與 Circle 既有服務及 24 條支援網路的互通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Arc 最大的亮點之一是以 USDC 作為原生 Gas,可謂大大降低了用戶門檻。此外,內建的穩定幣外匯引擎 (FX engine),讓機構能在鏈上原子化結算匯兌交易,並有著低至 100 毫秒的最終確認時間。同時,Arc 還具備「可選隱私」模式,能隱藏交易金額並自訂披露權限。

(從摩根大通到以太坊:鏈上「可控隱私」如何改變區塊鏈及金融遊戲規則?)

性能與合規並重:PoA 共識與驗證者設計

根據官方白皮書,Arc 採用 PoA (Proof-of-Authority, 權威證明) 共識引擎 Malachite,由 4 至 20 位受監管的機構擔任驗證者。依驗證者數量提供 3,000 至 10,000 TPS 的每秒交易確認筆數,100 至 350 毫秒的結算速度。

DeFi 研究員 Ignas 對此做出比較,Solana 可達到 4,000 至 5,000 TPS,但最終確認時間為 400 至 500 毫秒。Arc 可以說是犧牲了去中心化,換來了更快的交易處理速度。

在降低 MEV (最大可提取價值) 風險上,Arc 也規劃加密記憶池 (Encrypted Mempools) 與批次處理機制等,防止惡意搶跑與價格操縱。

佈局支付基礎設施,收益型穩定幣有望上線?

除了 USDC,Arc 於秋季上線測試網時也將支援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 USYC,試圖透過曝險於美國短期國債,為用戶帶來收益或孳息功能,有望拓展鏈上資產的金融化應用。

在多鏈整合方面,Arc 整合了 Circle 的自家的跨鏈傳輸協議 CCTP,實現高速跨鏈轉移與流動性分發,並引入鏈抽象餘額 (Chain-Abstracted Balances) 技術,實現各鏈資產餘額的統一整合,最佳化使用者體驗。

最後在支付基礎設施方面,Arc 將為企業提供內建工具,支援把發票嵌入交易、鏈上處理退款或爭議內容,甚至透過 AI 代理管理企業金庫,瞄準 B2B 規模化支付場景。

(延伸閱讀:Solana 推出「機密餘額」功能,零知識證明打造鏈上隱私新標準)

支付巨頭自有鏈戰局升溫:從 Tether 到 Stripe 爭相搶灘

Circle 規模約 650 億美元的 USDC 目前佔穩定幣市場份額的 24%,僅次於 Tether 的 1,648 億美元。後者早已佈局 StablePlasma 兩條穩定幣專用鏈,如今 Circle Arc 的推出,也被視為是面向 Tether 的急起直追。

(Tether 推出穩定幣公鏈 Stable,融資陣容集結 Bybit丶傳統金融巨頭丶政界人士)

不只加密企業,傳統金融與科技公司也紛紛下場。支付巨頭 Stripe 昨日傳出正與 Paradigm 合作開發公鏈 Tempo;Robinhood 推出專注代幣化的 L2 網路;Shopify 也在 Coinbase Base 上開放 USDC 支付。

Infini 共同創辦郡主 Christine 認為,這場角逐「穩定幣支付網路」大位的全球爭奪戰,將加速穩定幣從加密原生基礎設施走向主流支付媒介。

(Stripe 聯手 Paradigm 開發自家 EVM L1「Tempo」,完善化穩定幣支付版圖)

從穩定幣發行商到打造自家支付網路生態

穩定幣每月推動數千億美元的鏈上交易,如今 Circle 透過 Arc 把穩定幣應用推向全球,並試圖在支付與匯兌等資本市場中全面落地。

若 Arc 真能吸引到金融機構與大型企業的興趣,那麼 Circle 有望在未來數年內改變穩定幣市場的競爭版圖,甚至挑戰傳統支付商的地位,因此 Arc 今年秋季的上線表現也備受期待。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