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 回應幣安上幣費爭議:不想付就別付,好專案不必求人上架

Crumax
分享
CZ 回應幣安上幣費爭議:不想付就別付,好專案不必求人上架

幣安創辦人趙長鵬 (CZ) 近日針對社群質疑幣安收取高額上幣費與代幣供應量要求,發文回應:「不想付就別付。」他強調,專案夠強自然會被交易所爭相上架,不該把焦點放在抱怨競爭對手或交易所身上,並指出去中心化平台也提供更自由的替代方案。

爭議導火線:CJ 揭露幣安上幣高額費用

近期,社群爆出幣安向新專案收取高額上幣費與空投要求,其中包含高達代幣總供應量的 5% 至 8% 等諸多條件。

以預測市場平台 Limitless 創辦人 CJ 為首的多位專案創辦人指出,上架 Binanace Alpha、合約和現貨上,共需要投入 125 萬至 325 萬美元的成本 (部分可退還),包含保證金、流動性和行銷預算。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些指控使幣安被批評以盈利為導向篩選上架標的,造成部分代幣在上架後便一路下跌,加劇外界對審核標準的質疑。

(Limitless 創辦人揭幣安上幣條件:現貨需交出 8% 代幣供應量,CJ 稱沒簽保密協議)

CZ 反擊:專案夠強就不需要求人,企業能自己決定商業模式

CZ 隨後也發文回應,直言:「如果你不想付,那就別付。」他表示,真正有實力的專案,交易所會主動爭相上架;若還得要求上幣,那就應該反思原因、以及你為誰提供了價值。

如果你抱怨競爭對手交易所的上架費,那麼你大可以把自己的上架費用設為 0,然後開心就好。

他強調:「在一個去中心化的世界裡,企業可以自由選擇自己的商業模式,沒有人強迫你採用某種模式,你可以把交易手續費也設為 0。」

此外,CZ 建議代幣持有者若對幣價不滿,應向專案方反映或直接使用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而非怪罪中心化交易所 (CEX)。

CZ 揭示交易所生態三種上幣模式

CZ 進一步將市場上常見的上幣模式歸納為三類:

  1. 全面開放型:上架所有鏈上代幣,但多數僅為詐騙或失敗專案。

  2. 收費營收型:以上幣費作為主要收入,小型交易所經常採取此模式。

  3. 安全保證型:要求向用戶空投或繳付保證金,以防範詐騙並保護用戶。

他認為,這些模式沒有絕對的對錯,只是交易所商業模式的選擇差異。

Hyperliquid 借勢發聲:上幣只需 Gas 費用

在爭議延燒之際,去中心化衍生品平台 (Perp DEX) Hyperliquid 也加入戰局,強調其上幣流程完全不需要審核,且僅需支付 HYPE gas 費用,部署者甚至可以選擇收取 50% 的交易手續費。

作為最大的鏈上競爭對手,該平台幾天前也曾藉公開的清算數據,對幣安的不透明度發起挑戰,煙硝味濃厚。

(幣安爆倉數據少得離譜!Hyperliquid 公開清算數據挑戰 Binance?)

幣安地位備受考驗:從上幣收費到一條龍服務

去年到今年的牛市期間,幣安聯手 PancakeSwap 打造一條龍產業鏈,從 Binance Alpha 到上架永續合約和現貨,變相鼓勵專案方走向短期變現而非長期建設,無疑對幣安品牌的公信力產生衝擊。

(中心化金融如何摧毀市場信心:幣安流出 200 億美元後的閃崩真相仍成黑箱)

然而社群也有聲音認為,上幣費本身就是交易所合理的商業模式之一,無論是現金、空投或流動性回饋,都是市場自由競爭的結果,專案方和投資人都能自行選擇是否參與。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