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 Base 猛打幣安上幣費爭議?Haotian:擔憂一條龍退出機制摧毀長期主義

Base 創辦人 Jesse Pollak 近日在 X 上多次發文,批評某大型中心化交易所 (影射幣安) 收取高達 9% 代幣供應量的上幣費用,引發外界議論。看似是對不合理收費的譴責,但研究員 Haotian 認為是對該所「一條龍退出機制」的開戰。
從上幣費看產業分歧:Base 創辦人為何發起抗爭?
Pollak 於 11 日多次批評 CEX 收取高額上幣費的行為,但 Haotian 對此指出,上幣費本身並非問題。CEX 提供流量與退出通道,收取合理費用可被視為一種專案篩選機制。

他強調,真正讓 Pollak 焦慮的,是幣安所代表的「快速上架且退出」營運模式與策略正在扼殺「鏈上創新與建設」的長期主義。這不僅關乎收入結構,更將動搖整個加密產業的價值方向。
(延伸閱讀:Coinbase 公鏈高管:CEX 索取高達 10% 供應量上幣費,幣安與 Wintermute 捲入爭議)
幣安模式:從上架到退出的「一條龍套利機制」
Haotian 指出,幣安近期打造、旨在讓 CEX 用戶也能早期發現並參與新創專案的 Binance Alpha 平台,在商業模式上打造了一個完整飛輪:
-
小專案只要有熱度即可上架
-
用戶刷 Alpha 積分取代做市商角色
-
團隊等籌碼持有者能在合約上線後做空對沖並退出
他強調,這樣的設計讓「上 Binance Alpha → 控籌拉盤 → 開合約做空」成為最優路線:
這套機制看似助推了小專案的崛起,重燃了 ICO 的新可能,但實際上則製造了一個短期變現優於長期建設的激勵陷阱。
並補充,「幣安不只是壟斷了注意力和流動性,也正在改變整個產業的遊戲規則,讓快速退出取代了長期建設。」
Base 模式:立足長期主義,打造向心力社群
另一方面,Coinbase 與 Base 的路線則相對鮮明且健康,也就是「鏈上優先 (onchain-first)」:
-
專案先在 Base 鏈上冷啟動
-
透過 DEX 與社群工具創造真實用戶
-
最後再進入 CEX 分發
Jesse 一再強調「無需許可的代幣推出」以及「持續培養長期持有者」等口號,希望透過去中心化市場機制,讓開發團隊從第一天就與社群共同打造專案,而非將交易所視為短期退場出口。
Pollak 為何焦慮?鏈上創新恐被 CEX 批量製造取代
Haotian 認為,幣安的策略是以交易所為中心整合上幣、流動性、合約與流量,讓「注意力」與「退出機制」被統一控制。一旦價值發現從鏈上遷移至交易所內部,專案也不再需要經歷經營社群的階段,僅需製造話題即可。
不難想像,對 Coinbase 和 Base 而言,無需許可的鏈上創新敘事恐怕自此失去了吸引力,更讓建設社群和長期主義逐漸消亡。
(延伸閱讀:研究員 Haotian 看空加密產業:Crypto 三國殺變「三方收割局」?)
如今,在產業流動性被機構介入、監管套利時代似乎日漸走向終結的當下,CEX 作為走向鏈上的中間角色不免受到動搖。若沒有迭代轉型,反而走向加速流動性的抽取,恐怕只會讓鏈上創新與長期主義將難以生根。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