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執行長 Altman:將垂直整合研發、產品與 AI 基建,打造個人專屬 AI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於 10/9 受訪透露,公司正從 AI 研究機構轉型為「研發、產品、基建」三合一的垂直整合型組織,目標是打造人人都可訂閱的「個人 AI」。為此,OpenAI 正自建全球最大 AI 基建、投入 Sora 與新介面研究,推動個人化與新型商業模式。他強調,AI 發展將帶來能源、算力與監管的全面重塑。
從研究奇蹟到垂直整合佈局
Altman 回顧,OpenAI 最初只是因掌握大型語言模型的「縮放定律」而意外突圍,沒想到深度學習此後一路帶來許多突破與驚喜。
如今,為了讓 AI 能真正成為每個人的「個人助理」,OpenAI 決定不再只是研究機構,而是同時做三件事:
「研發新模型、推出消費級產品,並自己蓋雲端基礎設施。」
他表示,過去反對垂直整合的他,現在認為自己錯了,更指出要讓 AI 真正能用,就得自己把整條鏈都做起來。
(註:縮放定律,簡單來說不論是語言模型、影像模型還是其他任務,只要持續增加參數、資料規模,誤差就會按固定的數學曲線下降。代表 AI 的能力並非偶然提升,而是有可預測的規模報酬。)
算力優先給研究,為史上最大 AI 基建打底
Altman 坦言,OpenAI 的資料中心規模「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大的基礎設施計畫」。他表示,公司投入巨資是因為對未來研究路線非常有信心,也看到龐大經濟價值。
短期內這些基建主要用來支撐研究與產品運作,未來也可能衍生新用途。而當算力吃緊時,OpenAI 一律優先供給研究用途,再來才是產品端,這就是 Altman 主打的「研究優先原則」。
Sora 讓世界預見 AI 影片時代,暫時無出其右
外界質疑為什麼要把 GPU 拿去做影片模型 Sora,Altman 解釋,Sora 不只是玩具,它讓研究團隊學習世界模型的能力,也能讓社會提早看到生成影片的威力。他表示:
「就像當年 ChatGPT 讓大家真正開始關心 AI,Sora 會讓世界面對視覺內容的新時代。」
他也指出,Sora 的算力雖多但比例不高,目的是讓 AI 不只是工具,也能帶來樂趣與創意。
OpenAI 探索新商業模式,服務不再一體適用
Altman 承認,早期以為一個聊天人格能服務所有人,但現實是每個用戶的偏好差異極大。OpenAI 會讓 AI 學會理解用戶、自己調整風格。
至於營運方式,他透露 Sora 的生成成本高,可能採按次收費,廣告也不是完全排斥,但會避免破壞用戶信任,不會為了業配而推薦錯的東西。
AI 訓練應屬合理使用,監管需聚焦高風險模型
Altman 認為,未來社會可能會把「用內容訓練 AI」視為合理使用,但以特定風格或角色生成作品則需要訂出新規範。部分版權方甚至希望 AI 多使用自家角色,來做互動並提升價值。
換句話說,Altman 認為監管應該鎖定真正具風險的 AI 模型,而不是對所有 AI 一視同仁來設限,以免扼殺創新發展。
需提防開源權重被特定國家操控,看好太陽能與核能並行發展
Altman 表示,OpenAI 支持開源,也對自家開放模型獲得的回饋正面態度。但他提醒,開源權重假設被特定國家或組織操控,可能帶來長期安全與政治風險。
談到能源,他坦言這是自己與 AI 兩條興趣合而為一的領域。隨著算力需求暴增,能源供應成為關鍵瓶頸。
短期內,美國新增電力主要仍仰賴天然氣,長期則看好「太陽能、儲能」與「核能」並行發展。Altman 強調,假設先進核能在成本上能壓倒其他能源,法規與政策將迅速鬆綁。反之,若價格優勢不明顯,反核情緒將成為進展最大阻力。
親自去做才是突破未來創新關鍵
Altman 坦言自己早期更像投資人,出主意多、但自己動手做相當少,但在 ChatGPT 爆紅後,才真正體會長期營運的複雜與壓力。他形容這三年是「節奏被徹底打亂」的階段,雖然疲憊,卻也逐漸找到步調。對於研究文化,他依然堅持創投式思維,也就是押注人才與方向,而非僵化管理。
展望未來,Altman 認為 AGI 不會在某天突然顛覆一切,而是會隨著技術與社會慢慢演進、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他提醒創業家與投資人,別急著尋找下一個 OpenAI 模式,真正的創新來自於親自投入、實驗與交流,因為真正的創新不會照著別人的路走,而是要自己闖出新方向。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