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紅、瀕死到復活,知名研究員Hasu為何認為「Yam」是某種龐氏騙局?

Jim
分享
爆紅、瀕死到復活,知名研究員Hasu為何認為「Yam」是某種龐氏騙局?

DeFi 項目 Yam Finance 從爆紅、出現漏洞、瀕死、到 2.0 版本的推動,除了證明當前 DeFi 領域的瘋狂程度外,也讓人好奇 Yam 究竟有何過人之處,對此知名期權交易所 Deribit 研究員 Hasu 給出了他個人的解答,並認為 Yam 類似於增添了去中心化風味的龐氏騙局

Yam Finance 的機制

根據鏈新聞報導,Yam Finance 旨在實現一個具有彈性供給調節(reBase)的「低波動加密貨幣」。當價格脫離錨定價格時,協議可根據市場情況向所有 Yam 持有者實施通貨的膨脹或緊縮供應,以達到新的價格平衡。

當 YAM 每次實施擴張(expanding,意指通貨膨脹)時,就會將一部分(約10%)的代幣用於購買 yCRV(具增值能力的穩定幣,可將其視為債券),並將其添加到 Yam 協議的金庫中,交由 Yam 社群管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YAM 的初始錨定價格為 1 美元,並每隔 12 小時實施一次彈性供給調節。

DeFi 真的有風險

YAM 官方在一開始就聲稱,這是一個「公平挖礦、治理、彈性供給」的「實驗」。而儘管合約代碼從未經正式審核,且從零到上線的開發過程僅花了 10 天,YAM 仍在第一天(24 小時)就鎖定了 6 億美金。

隔日(8/13),一個智能合約漏洞意外永久性鎖定 75 萬美元的投資者資金,許多人認為 YAM 即將死亡,但協議中的資金並沒有持續下降,反而從 2 億再次上升至 4 億美金。

Source: Dune Analytics

Deribit 研究員 Hasu 對於此現象非常好奇,他想到了兩種解釋。

公平的發行機制

Hasu 此前就認為這類似於比特幣基於工作量證明(PoW)的挖礦發行機制,沒有預售、沒有預挖,唯一獲得 Yam 的方式,就是在其平台上抵押資產參與流動性挖礦,每個人都有一樣的機會獲得其代幣。

彈性供給機制只是噱頭

如先前所提,YAM 的核心即是一種具備彈性供給的貨幣,初始錨定價格為 1 美元,並每隔 12 小時實施一次彈性供給調節。Hasu 指出:

雖然創辦人沒明說,但暗示了 YAM 可以是穩定幣,但這與事實大相逕庭。有調節機制的幣,像是 Ampleforth 或 YAM,剛好跟比特幣一樣,也就是完全不穩定,只是以代幣數量的波動取代了比特幣的價格波動

當一枚 YAM 需要調降 10 倍時,價值 10 美金的 YAM 會被分割為 10 枚,價值 1 美金。在理性的市場中,每一位 YAM 持有者購買力還是持平,只是幣量不同。

但 Hasu 表示,與「總量固定、價格波動」的模型相比(如比特幣),YAM 不僅不存在任何上漲空間,更糟的是,大眾普遍理解不足,那麼假設這種機制無法使代幣具備更好的經濟模型,成為更棒的「金錢」,為何要使用這種機制?Hasu 給出了原因:

我認為就是大眾無法理解調節機制,但這個機制卻成了散戶進場的誘因,之前 Ampleforth 市值竟高達 7 億美金,又迅速崩盤,就是因為代幣增長需要散戶們的推動,而了解機制的交易員樂見此景,在通膨達到一定的增長後退出市場,代幣隨之崩盤。

那麼 Yam 到底算是什麼?

Hasu 認為,Yam 就是個多了些花樣的「中本聰詭計(Nakamoto Scheme)」。中本聰詭計一詞由律師事務所合夥人 Preston Byrne 於 2017 年提出,用來描述早期投資者透過新進投資者來達到高回報的情況,但去中心化的架構讓它與傳統龐氏騙局有所不同。

比特幣本身就是一個中本聰詭計。有趣的是:這個泡沫最終會不會破裂?

對此,Hasu 指出 YAM 需要一個大眾持有它的理由,且這個理由必須是出於實用性,而非僅僅期待上漲。以目前狀況看來,YAM 以及許多雷同的項目,會因為設計上的缺陷難以成為「金錢」,剩下的選擇是透過社群治理來改變,或是徹底改造協議本身。

截至截稿前,協議已經成功過度至 YAMv2,在 Uniswap (v2)MooniswapGate.io 已經上架交易對,供應量約為 372 萬枚,並啟動鏈下治理,對日後 YAMv3 進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