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讀 Vitalik|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反思:兩種觀點的故事

Elponcho
分享
速讀 Vitalik|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反思:兩種觀點的故事

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表示:2010 年代的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是加密貨幣歷史上一個關鍵事件。這場戰爭分裂了比特幣社群,對區塊鏈技術的未來產生了深遠影響。最近,我深入研究了兩本描述這段時期的對立觀點的書籍:Jonathan Bier 的《The Blocksize War》和Roger Ver 與 Steve Patterson 的《Hijacking Bitcoin》。這些書籍從不同的角度記錄了這場爭論,為我們提供了有趣的見解。作為一名經歷並參與過這場衝突的人,我發現重新審視這些事件令人耳目一新。

Vitalik 這篇文章看起來是想透過比特幣的文化戰爭,來暗指以太坊文化的發展方向,不應重蹈覆徹。

小區塊觀點

爭論的核心:區塊到底要多大?

區塊大小戰爭的核心問題是:比特幣應該將其區塊大小限制從 1 MB 增加到更高的值嗎?這一變化將讓更多的交易被處理,降低手續費,但也會增加運行節點的成本和複雜性。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支持小區塊的論點

根據 Bier 的書,小區塊支持者認為大幅增加區塊大小會使比特幣中心化。較大的區塊需要更強大的硬體來運行節點,這可能會將參與者限制在擁有大型數據中心的人們手中。這將破壞比特幣去中心化和匿名性的核心原則。

治理與共識:應把權力留在廣大社群

除了技術方面,小區塊支持者對治理問題也非常關注。他們認為,比特幣協議的變更,特別是硬分叉,應該是罕見的,並需要用戶間普遍的共識。他們擔心,頻繁或大規模的變更可能導致礦工、交易所和其他主要玩家的權力集中,將控制權從社群轉移出去。

關鍵歷史事件:紐約協議

2017 年的紐約協議是爭論的焦點之一,該協議看到主要的比特幣交易所、礦工和公司推動增加區塊大小。小區塊支持者將此視為少數強大實體試圖將其意志強加於更普遍的社群,這違反了比特幣的去中心化精神。

大區塊觀點

比特幣的目的:數位黃金還是數位現金?

相反,Ver 和 Patterson 的書提出了大區塊支持者的觀點,認為比特幣應該是數位現金,而不僅僅是價值儲存。他們認為,低交易費用對此目的至關重要,區塊大小需要增加以容納更多的交易。

忠於中本聰的願景

大區塊支持者經常引用中本聰的著作,支持逐步增加區塊大小的理念。他們認為,將比特幣視為「數位黃金」的轉變是一小部分開發者,而非整個社群驅動的,導致偏離原始願景。

二層解決方案及其局限性

雖然小區塊支持者提出了像閃電網路這樣的二層解決方案,來處理主區塊鏈之外的交易,大區塊支持者批評這些解決方案未經測試且過於複雜。他們認為,如果不增加區塊大小,比特幣將無法有效擴展,以支持全球用戶基礎。

哲學性的分歧、技術能力也有問題

治理與控制的多元觀點

Bier 和 Ver 的書突顯了深刻的哲學分歧。小區塊支持者強調需要保持去中心化和用戶控制,而大區塊支持者則專注於實際可用性和可擴展性。雙方都指責對方權力集中,不管是在大公司手中還是少數開發者手中。

技術能力受限

大區塊支持者經常在技術執行上遇到困難,導致內部和外部的批評。Bier 的書指出了各種技術失誤,如編寫不良的代碼和不夠安全的措施,這些都削弱了他們的信譽。

Vitalik 的個人反思

Vitalik 最初的立場和演變

他表示,在區塊大小戰爭期間,我傾向於大區塊支持者,重視降低交易費用和擴展性。然而,我也認識到小區塊支持者關於去中心化和治理的合理擔憂。

回首過去,Vitalik 看到了雙方觀點的優點。採取平衡的方法,適度增加區塊大小,同時開發穩健的二層解決方案,可能會減輕衝突。不幸的是,雙方都固守自己的觀點,導致長期而分裂的戰鬥。

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對未來的教訓

單方面能力陷阱

區塊大小戰爭說明了政治和技術中的一個常見問題:單方面能力陷阱。一組通常壟斷了技術專業知識,而反對派則專注於批評,卻沒有建立實施其願景的必要能力。

應接受新技術

Vitalik 表示,展望未來,減少加密領域衝突的關鍵在於接受可以為各方提供解決方案的新技術。像 ZK-SNARKs 這樣的創新和二層協議的改進,有潛力在不妥協去中心化的情況下解決可擴展性和隱私問題。

比特幣區塊大小戰爭不僅僅是技術辯論;它是一場關於加密貨幣治理和哲學未來方向的戰鬥。透過研究這一時期,我們可以對比特幣和其他數位貨幣的未來挑戰和機遇獲得寶貴的見解,了解這些歷史教訓對於我們繼續構建和完善未來的去中心化技術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