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雲端靠中國工程師遠端維護?微軟「數位護衛」遭美國防部盯上

微軟 (Microsoft) 於 7/15 被爆出,近十年來透過中國工程師遠端維護美國國防部電腦系統,卻僅由技術能力有限的「數位護衛」(Digital Escorts) 代為執行指令,讓中國駭客可趁虛而入。消息爆出後,美國國防部長 Pete Hegseth 表示已對此展開為期 2 週的調查行動。
近十年才曝光的「數位護衛」制度,連國防部都不知道
這套制度起源於十年前,微軟為了拿下美國政府雲端合約,提出一個「折衷方案」,讓中國等海外工程師負責維護技術,再由持有美國國防部安全許可的美籍人員來代為輸入指令,被稱為「數位護衛」(Digital Escorts)。
而微軟委託外包商 Insight Global 和 ASM Research 招募護衛,大多是退伍軍人或僅具安全許可,時薪從 18 美元起跳,本身技術能力有限,無法辨別是否為惡意程式。一名現任護衛透露:
「我們每個月要處理好幾百件中國工程師的需求,還得防止資料「外洩」,但技術訓練根本無法補足落差,就算可疑指令會被發現,那也是事後實際上根本看不出來,只能相信這些工程師沒做壞事。」
而這套制度已經運作多年,且相當低調,連美國國防部資訊系統局 (DISA) 都表示「沒有人知道這回事」。
中國駭客威脅持續不斷,專家表示這比抖音更危險
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 (ODNI) 一直把中國視為最活躍的駭客威脅來源。2023 年時,中國駭客甚至入侵美國政府高層的雲端信箱,竊取 6 萬封國務院郵件。
前中情局 CIA 和國安局高層 Harry Coker 看到護衛制度後直言:
「如果我是中國情報員,這根本是絕佳的滲透機會。」
他強調這比抖音 (TikTok) 或中國留學生的間諜疑慮還嚴重得多。前國防部資訊長 John Sherman 聽到這件事也驚訝表示:
「照理說我應該要知道這件事,DISA 和美國網路司令部都該檢討。」
而有專家提醒,中國法律只要認定屬於「合法用途」,政府就能向企業或公民調取資料。換句話說,微軟在中國的員工隨時可能被要求配合情報單位提供資訊,讓護衛制度形同虛設。
護衛怎麼運作?
以下是「數位護衛」的運作流程:
-
中國工程師提出維修需求:中國的微軟工程師開需求文件,比如防火牆維修、查看系統紀錄等等。
-
美國數位護衛接單:美國本土護衛會與中國工程師開會討論。
-
護衛照抄指令:中國工程師把電腦指令給護衛,護衛就直接輸入國防部雲端系統。
-
護衛無法分辨代碼內容:假如有個腳本名稱叫「fix_servers.sh」,但其實是惡意程式,護衛也沒能力辨別。
一位曾參與制度設計的微軟工程師 Matthew Erickson 坦言,護衛頂多稍微「懂一點技術」,真正的維修工作還是得靠海外工程師,護衛只是確保海外工程師看不到密碼或個資。
為什麼有這種制度?
美國國防部規定,處理敏感資料的人必須是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但微軟團隊遍佈全球,中國、印度、歐洲都有大量工程師,要臨時僱用大量美籍工程師成本太高。
當年微軟的「FedRAMP 說客」Indy Crowley 遊說政府,稱雲端維護風險不比其他政府供應商大。國防部曾要求乾脆直接雇用美國工程師,但 Crowley 拒絕,因為成本會讓政府雲端轉型貴到做不起。最後微軟採取護衛制度作為最省錢又省力的方案,既能滿足國防部規定,又不用花大錢。
(註:聯邦風險與授權管理計畫 FedRAMP 是一個由美國聯邦政府推行的標準化計畫,為政府機關採用的雲端產品和服務提供統一的安全評估、授權和持續監控機制,確保這些雲端服務符合安全規範。)
曾有內部人士警告,卻被高層無視
微軟內部其實有人反對,認為安全風險太高,但當時的雲端平台主管 Tom Keane 力推該制度,因為能快速拓展業務。當初反對的人最後離職,護衛制度就這樣落地。之後陸續有微軟資安主管提醒,護衛制度存有漏洞,海外工程師可以知道美國聯邦雲端細節,而護衛根本抓不出問題,這些警告依舊沒有改變公司決策。
微軟稱已不再用中國工程師支援國防系統
爭議曝光後,微軟自稱沒有讓公司旗下的中國工程師「直接接觸國防系統」,只是提供指令,而護衛有完整的技術訓練且配合監控,並強調還有「Lockbox」內部審核流程,但細節不公開。
微軟總裁 Brad Smith 也在 5 月參議院聽證會提到,公司正在「把中國籍人士從政府機構移除」,但並未說明他們當初是怎麼進入這些系統。而微軟發言人 Frank Shaw 也於 7/19 在推特 (X) 表示:
「不會有任何中國籍工程師為美國國防雲端及相關服務提供技術協助。」
美國國防部長 Pete Hegseth 針對此事也於 7/19 在推特 (X) 表示:
「將開啟為期兩週的調查行動,確保中國工程師全面退出國防部雲端服務,不再允許中國籍人士參與,並將持續監控、反制軍事基礎設施與網路威脅。」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