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wC 報告 2024 加密資產稅務的三大新動向,台灣缺乏加密稅務指引

Elponcho
分享
PwC 報告 2024 加密資產稅務的三大新動向,台灣缺乏加密稅務指引

在加密貨幣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稅務課題也逐漸成為國際焦點。會計師事務所 PwC 最新發布的《2024 全球加密資產稅務調查報告》深入探討了加密資產的稅務處理方式及其帶來的挑戰,揭示了加密市場的未來趨勢。

PwC 探討加密資產稅務的新動向

全球多地推動加密稅務透明化,業者需協助

隨著全球對加密資產監管的加強,稅務資訊申報變得越來越受到重視。

美國、歐盟及其他地區於 2023 年提出新的稅務資訊申報要求,旨在增加交易透明度。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 也在同年推出了加密資產申報框架 (CARF),並更新了金融機構共同申報準則 (CRS),將新型態金融商品納入申報範圍。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這些措施使得加密資產的經紀商和中介服務機構必須應對複雜的申報要求,推動他們採用數位工具來精確追蹤和申報交易資料。

實體資產代幣化 (RWA) 與其稅務影響

代幣化技術將實體資產如股票、債券、不動產及藝術品等轉化為數位代幣,這不僅提高了這些資產的流通性,也帶來了新的稅務挑戰。

隨著這類資產代幣化的普及,稅務原則需要適應這一變化,確定代幣在法律架構下的確切性質及其稅務處理。跨國的代幣化發行更加複雜化了這一問題,需要清晰的國際合作和規範來管理。

代幣化支付工具的稅務問題

第三個趨勢是代幣化支付工具的興起,這包括央行數位貨幣 (CBDC)、穩定幣等。這些工具旨在增加加密資產交易的流動性並與實體經濟資產整合。

然而,這些支付工具的特性,如價格波動和信用評級等,可能會對其稅務處理產生影響。跨國交易中的稅務地域問題、課稅基礎的計算,以及如何確定扣繳方式等問題,都是代幣化支付工具帶來的新稅務挑戰。

法規和稅務標準急需更新

《2024 全球加密資產稅務調查報告》反映了加密資產稅務管理的最新動態,也指出了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挑戰。隨著全球加密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和整合,相關的法規和稅務標準急需更新以應對這些新興問題。

這份報告為政策制定者和市場參與者提供了寶貴的洞察,助力他們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導航。

比較多國監管,台灣缺乏加密稅務指引

PwC 統整了多個國家的加密稅務指引,台灣的加密稅務指引非常貧脊,僅針對證券型代幣進行課稅。

PwC 表示,在台灣,除了金管會與證交所針對特定規則所發行的證券型代幣之外,並無明確的指導或所得稅法規適用於加密貨幣。

然而,在 2022 年 FTX 宣告破產之後,財政部發表新聞稿,針對投資者在加密貨幣投資上的損失扣除問題進行說明。該新聞稿指出,對於追求利潤的企業投資者而言,從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幣或加密貨幣間的交換產生的收入/損失,被視為財產交易的收入/損失,應依所得稅法第 24 條納入所得稅範圍;對於個人投資者,若交易行為不是為了經常性的交易目的,同樣被視為財產交易的收入/損失。新聞稿僅確定了從加密貨幣交換所衍生的收入類型,並提供計算財產交易收入/損失的一般規則,但未提供進一步的細節。

2019年,金管會與台灣證券交易所釋出了有關證券型代幣的規定 (簡稱「ST規則」)。根據ST規則在台灣發行的代幣被視為「證券」。這類證券型代幣的交易需繳納證券交易稅 (簡稱「STT」),但其資本利得則免徵所得稅。

 

財政部發表新聞稿指出,從加密貨幣兌換為法幣或加密貨幣間的交換所產生的收入/損失,從直接稅的角度來看,被認為是財產交易的收入/損失。然而,除了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金管會」)與台灣證券交易所根據特定規則發行的證券型代幣之外,並無關於加密貨幣交易/交換應如何徵收 GST/VAT 的具體指導或法律。

在 2019 年,金管會和台灣證券交易所發布了關於證券型代幣的規定(簡稱「ST規則」)。根據ST規則在台灣發行的代幣被視為「證券」。這類證券型代幣的交易不需繳納商品及服務稅(GST/VAT),但需繳納證券交易稅(簡稱「S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