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沒水沒電到打造幣安帝國!一文了解創辦人 CZ 的傳奇人生

知名交易所幣安 (Binance) 創辦人趙長鵬 (CZ) 於 7/2 受訪,闡述自己從沒水沒電的艱苦移民,輾轉到全世界打拼,再到打造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的心路歷程。他也首次親自回應美國司法部與 SEC 的訴訟細節、自己服刑四個月的經過,以及對未來美國市場與加密產業的最新看法。
小時候沒水沒電,移民加拿大成轉機
CZ 從自己的出背景開始說起,出生於中國農村家庭的他,小時候家裡連水電都沒有,讀書還只能用油燈照明,母親還得每天走 300 公尺到井邊挑水。

12 歲那年,CZ 全家移民加拿大,但移民初期生活仍然艱困。而 CZ 母親英文不好,只能在縫紉工廠做工。縱使生活拮据,但他說:
「從沒欠債過,我爸媽總是在存錢。」
得獎無數又跳級念書,大學沒畢業就靠技術闖進華爾街
學業成績不差的 CZ,在加拿大參加數學比賽多次拿下全國前百名。他提到自己因為媽媽是老師,小學就被提早送進學校,因此來到加拿大時需要再重回國小重讀一年。但他說:
「我那時候的數學等級已經學到高中了。」
後來 CZ 考上加拿大的麥基爾大學 (McGill University),但在東京實習的過程中,工作表現太好,公司不讓他回去念書,於是他沒拿學位就一路打拚。他曾在東京、紐約交易所與彭博社工作,負責金融系統開發。
35 歲接觸比特幣,賣房 All-in!「跌兩年也沒賣」
到 2013 年,CZ第一次接觸比特幣,當時比特幣約 70 美元,半年後漲到一千美元,他說服自己不能錯過這一波,決定賣房、辭職、全職投入。他笑說:
「我把賣掉的房款分批買進 BTC,平均成本約 600 美元,結果一路跌到 200 美元。」
他媽媽曾罵他是笨蛋:「為什麼不好好待在彭博社工作?」但他說:
「我只是比別人早相信,比特幣是未來的金融科技,我不能錯過。」
做過 B2B 軟體商,中國 ICO 熱潮促使他自建平台
2015 年,他原本想在日本開比特幣交易所,但找不到投資人,於是轉型成 B2B 軟體公司,替別人建交易所系統。生意雖穩定,但 2017 年中國政府全面封殺加密交易,30 多個客戶一夕歸零。
CZ 表示:「我們當時有一整個技術團隊,就決定自己做交易所。」
那一年就是幣安 (Binance) 正式誕生的開始。
上線半年站上全球第一,一天湧進 30 萬用戶
幣安在 2017 年 7 月上線,短短半年內,CZ 說:
「有一天我在東京,朋友突然傳訊息說『恭喜你,幣安現在是全球交易量第一』。」
當時正逢 ICO 熱潮,幣安搶先支援大量 ERC-20 代幣,並把客服回應時間從 2 個月縮短成 1 小時,大幅度地改善用戶體驗。他說:
「我們那時候,一天就湧入 30 萬新用戶,CTO 被早晚輪班 call 醒,根本沒睡。」
他透露,幣安第一年就賺進 10 億美元,但他提醒自己不能太嗨,要留緩衝金,因為幣價會跌。
2019 被駭 7 千顆比特幣,他硬上直播強調資金安全
2019 年 5 月,幣安熱錢包被駭,損失約 7 千顆 BTC (約合 4 千萬美元)。他坦言當時很緊張,但隔天照常辦直播,他說自己喊資金安全 (Funds are SAFU),這句話後來還被社群做成迷因。
不過 CZ 表示,駭客事件反而讓更多人信任幣安:
「開放提幣後,用戶回存的金額比提領的還多。」
FTX 一案爆發被受牽連,主動赴美應訊、相信司法公正
2022 年 FTX 爆雷後,用戶失去對 CEX 的信任,幣安當月就處理超過 140 億美元的提現,但系統照常運作沒出包。
隔年 2023,SEC 對幣安與 CZ 本人提告,指控其非法轉移用戶資金。他表示:
「法官直接問 SEC 有什麼證據,結果他們拿不出來。」
案件最終駁回,但美國司法部 (DOJ) 之後也介入,CZ 最後與 DOJ 達成認罪協議,承認違反《銀行保密法》(BSA),並於 2023 年 11 月主動飛往美國面對審判。CZ 表示:
「我不想逃亡,也相信美國司法體系仍有公正一面。」
被判入獄 4 個月,與囚友討論比特幣
他原本以為會是居家軟禁,結果判刑 4 個月,關進低安全級別監獄。CZ 說第一位室友是「謀殺犯」,讓他第一晚不敢踢醒對方,但後來相處良好。
隨後 CZ 補充:
「獄中沒有看到暴力事件,我還開了一個加密讀書會,和幾位囚友每天 30 分鐘討論比特幣。」
甚至有管理員偷偷問他「現在適合買幣嗎?」
未來仍押注比特幣,並希望幣安能重回美國市場
出獄後,CZ 表示目前生活無虞,資產已足夠支持未來的事業發展。他看好比特幣、AI 與政府上鏈應用的交集會成為趨勢。
他最後強調:
「我們很希望幣安能重回美國市場,美國用戶現在花最多錢,卻享受最少服務。這不合理,也不是我們想看到的。」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