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穩定幣百花齊放看競爭格局:Tether 與 Circle 雙巨頭的壟斷地位動搖?

Crumax
分享
從穩定幣百花齊放看競爭格局:Tether 與 Circle 雙巨頭的壟斷地位動搖?

長期主導市場的穩定幣巨頭 Tether (USDT) 與 Circle (USDC) 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Castle Island Ventures 合夥人 Nic Carter 最新文章指出,隨著新興穩定幣的崛起、金融科技平台與交易所自行發幣,以及銀行進場的挑戰,過去高達九成的市場壟斷將逐漸被侵蝕。

回顧市佔巔峰,USDT、USDC 雙頭壟斷地位動搖

自 Tether 與 Circle 問世以來,兩者長期佔據超過八成以上的市場份額,市佔一度在 2024 年 3 月達到 91.6% 的高峰。然而,最新數據顯示,他們的合計市佔已降至約 83%。

來源:DeFiLlama

過去如 Terra 的 UST 與幣安的 BUSD 等曾短暫威脅其地位,但最終不是崩潰就是被監管打壓。如今,不同於以往曇花一現的競爭者,一批具備收益機制與生態整合能力的新興穩定幣,正在加速分食市場。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發行穩定幣有這麼好賺嗎?從 Tether 到 Aave GHO 看後期參與者的獲利真相)

中介機構「自行發幣」潮流興起

Carter 指出,最大的結構性變化來自於中介商自主發行穩定幣。過往企業或專案需依賴 Paxos 等第三方來發行穩定幣,如今發幣成本大幅降低,交易所、錢包、DeFi 協議與金融科技公司紛紛選擇推出自有區塊鏈或穩定幣,自主掌握儲備收益與使用者流量。

(盤點競爭激烈的穩定幣 L1 區塊鏈:誰能搶下全球「鏈上支付」主戰場?)

例如 Phantom 錢包宣布推出 Phantom Cash,整合收益與支付功能;Hyperliquid 上個月舉辦提案競賽挑選合作方發行 USDH,公開表態將擺脫對 USDC 的依賴。

他引用了 Bridge 執行長 Zach Abrams 在發佈穩定幣發行平台 Open Issuance 時所說的話:

如果你使用現有的穩定幣來建立一家數位銀行:首先,你無法完全利用利息來建立最好的儲蓄帳戶;再者,你的儲備組合並不能客製化以增加流動性或提供更高的收益;最後,你甚至得支付 10 個基點的贖回費用才能提取你自己的錢!

收益分享主戰場:APY 高低競爭火熱

另一個推動市場裂解的因素是收益分享模式,Tether 一直以來都不曾向使用者或平台回饋利息,而 Circle 僅與 Coinbase 進行分潤。

相比之下,新興穩定幣如 Ethena USDe、Ondo USDY、Agora AUSD、Paxos USDG,則將收益分享視為核心策略,直接或間接回饋給代幣持有者、合作平台等生態。

(下一波競爭:從通用型到功能型,為何「客製化穩定幣」是企業硬需求?)

雖然 GENIUS 法規限制穩定幣直接支付利息,但透過「中介商」來分潤仍然可行。結果看來,市場如今正陷入收益爭奪戰,新穩定幣以更高報酬吸引用戶並挑戰既有霸主。

最強對手:銀行與金融機構

除新創與交易所外,銀行業的進場或許才是最具顛覆性的變化。Carter 指出,在 GENIUS 法規與監管鬆綁後,銀行現已能以 100% 高品質流動性資產儲備 (HQLA)、1:1 兌換與透明審計的方式發行穩定幣。

儘管穩定幣不屬於存款,無法被銀行拿來放貸,但依然能帶來交易手續費、保管費與支付整合的收入。他引用報導指出,摩根大通、美銀和花旗等金融巨頭已就成立穩定幣聯盟展開討論。一旦銀行進場,將憑藉龐大的資產規模改變遊戲規則。

(摩根大通:加密市場規模不擴大,穩定幣零和遊戲恐將上演)

穩定幣走向「多極化」時代

過去業界普遍認為,穩定幣會因網路效應而收斂至一至兩個主要品種。

不過 Carter 指出,隨著跨鏈與兌換效率持續提升,磨耗成本趨近於零,用戶對特定品牌的依賴勢必減弱。再加上金融科技平台逐步支援多穩定幣產品,顯示該市場正出現「商品化與多極化」現象。

他預測,未來的穩定幣市場將不再是 USDT 與 USDC 的雙強獨大,而是一個由交易所、DeFi、新創與銀行共同參與的多元競爭格局。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