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直擊 Netflix 團隊講解 Live 串流直播背後的技術背景
想像一下,史上最盛大的賽事之夜即將到來,6500 萬粉絲引頸期盼,心跳加速。如何才能讓所有觀眾每次都準時收看到現場比賽? Netflix 用戶習慣隨選點播,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觀看時間。但有了直播賽事,數百萬粉絲皆渴望能即時上線觀看,Netflix 如何確保會員不會錯過任何精彩時刻?當現場流量打破串流媒體記錄時, Netflix 的基礎設施面臨終極壓力考驗。筆者在 Netflix 東京的辦公室參加了一場技術團隊發表的簡報,講解 Netflix Live 直播背後的技術背景,以下為精華重點整理報導。
Netflix Live 與 VOD 有何不同?
Live 與隨機觀賞 (Video on Demend 簡稱 VOD) 不同,會員希望能即時觀看直播活動,意味著只有很短的時間來推薦合適的直播節目。太早推薦興奮感會消退,太晚出現則會錯過精彩瞬間。分秒必爭。
精心策劃即時推薦
為了捕捉即時的興奮感,Netflix 增強了推薦系統,提供即時建議,為會員提供更豐富、更有吸引力的訊號,讓他們在最重要的時刻點擊播放。挑戰是什麼?如何同時向全球超過一億台設備發送動態、及時的更新,群眾效應會讓雲端服務不堪負荷。簡單的線性擴充既不高效也不可靠。對於熱門活動,也可能分流其他關鍵服務的資源。Netflix 需要一個更聰明可擴展的解決方案,而不僅僅是增加更多資源,於是,Netflix 打造了一套自己的系統。
由於數百萬台設備在線,直播活動日程也隨時可能變化,如何讓所有人保持完美同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Netflix 建立了一個系統,能隨著賽事活動的進展動態更新推薦內容,
Netflix 發現需要平衡三個限制條件:
時間:協調更新所需的持續時間。
優化吞吐量:雲端服務處理的能力。
計算基數:提供獨特更新所需的各種請求。
透過將即時推薦分為兩個階段來解決優化問題,提前預取必要的數據,將負載分散到更長的時間段內,以避免流量高峰。當直播活動開始或結束時,向所有連網裝置廣播一條低基數訊息。
模擬比賽日場景
除了建立支援即時推薦的新技術外,Netflix 還評估了現有系統,發現潛在的流量熱點,利用現場賽事的高流量預測,產生了模擬比賽日的流量,研究觀察線上服務如何應對這些突發流量。
為了確保直播穩定,Netflix 團隊模擬了「比賽日」場景,測試伺服器在極端負載下的表現。結果發現,即使核心系統表現出色,直播前後仍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流量高峰,例如快取同時過期或大量重新計算的情況。為解決此問題,Netflix 引入「快取過期抖動機制」,將快取更新時間隨機分散,避免集中式刷新造成流量塞車。同時,Netflix 也建立了自適應流量優先級系統,能在高峰時期自動將關鍵流量導向擴展性更強的叢集,並暫時降低非關鍵更新的優先順序,以確保直播穩定進行。
當現場 Q&A 時刻被問到如果亞馬遜雲端當機時,Netflix 可以如何應變時,團隊回覆為 Netflix 在每個區域有中心可以分散處理。Netflix 技術革新的背後為各個跨部門團隊的合作,從工程、雲端架構、數據科學、搜尋推薦,到內容分發與設備播放,每個環節都為考驗。Netflix 從線上串流電影劇集延伸至直播與遊戲,背後的技術團隊表示他們持續在更新技術層級讓用戶體驗更為良好。未來目標為讓觀眾不僅能隨時點播,更能即時參與深度互動,享受無縫、沉浸的娛樂體驗。
延伸閱讀:
Behind the Streams: Building a Reliable Cloud Live Streaming Pipeline for Netflix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