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烏鴉站台Kine交易所!用戶開單越多賠越多?盤點Kine疑點
知名 Youtuber 及網紅烏鴉近期代言交易所 Kine Exchange,並創立許多 Line 社群,聲稱將投入自身 50% 財產,帶領成員們一同賺錢。然而,一張張 200 倍的超高槓桿與個位數盈利率的獲利圖,遭人質疑是在刷交易所返傭。此外,Kine 交易所本身似乎也有一些疑點。
Kine Protocol 是什麼?
據 Kine Protocol 官網描述,Kine Protocol 自稱是早期的去中心化衍生品協議,主打 0 Gas fee 與極低滑點的衍生品服務,提供最高 200 倍槓桿的合約交易、一鍵跟單及質押等功能。
內容寫道,Kine Protocol 旨在創造一個有無限流動性的衍生品市場,幫助用戶快速、透明且方便地進行交易。
疑點一: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首先,Kine Exchange 官網呈現 CEX 及 DEX 自由切換的圖標,用戶能在前者使用電子郵件或手機號碼註冊及登入,並入金交易;後者則能透過連結自託管錢包使用其服務。
鏈新聞透過 Kine Protocol 白皮書及訪問 DeFi 研究員 JackChai.eth,得出上述兩管道的交易機制,都是利用類似於自動做市商 (AMM) 的「peer to pool model 機制」,並藉由「未透露品牌」的預言機,提供有關其永續合約的清算及保證金系統,一個可靠的資產價格等資料。
不過協議許多部分仍很模糊,對於「CEX 與 DEX 資金有無隔離」及「預言機提供者」等都並沒有明確說明。
鏈新聞針對上述問題致信詢問 Kine Protocol,仍未得到明確回覆,而我們後續也將持續更新。
疑點二:TVL (總鎖倉價值) 及流動性過低
DeFiLlama 資料顯示,Kine 協議本身的 TVL 近一年來都長期低於 500 萬美元,而其 24 小時交易量為 10.9 萬美元,代幣流動性則為 17.9 萬美元。與主流 DEX 相比,明顯可見其資金量及流動性的落差與低迷。
然而,提供去中心化衍生品業務需要大量流動性,更何況是提供了 200 倍高槓桿的 Kine,讓人質疑其流動性來源為何。
疑點三:代幣合約中心化程度高
利用 Token Sniffer 進行代幣合約分析,$KINE 代幣在滿分 100 的安全性評估測試中僅獲得 25 分,是為相對具有較高風險的代幣。
具體來說,該代幣合約有以下疑慮:
- 合約包含所有權功能且無法被放棄:團隊有權修改合約內容,如禁止出售、調整 Gas fee 或鑄造更多代幣。
- 有代幣持有者的代幣數量佔流通代幣供應量高於 5%:部分錢包持有大量代幣,將可能在出售時對價格產生很大的影響。
此外,Kine Protocol 官網所提供、由資安公司 PeckSheild 進行的審計報告,日期戳記為 2021 年,也就是兩年來仍未更新當前最新版本的安全性報告,存在智能合約上的風險。
疑點四:團隊成員資料不明
LinkedIn 顯示,Kine 團隊主要成員僅有 4 位,員工數量約莫 20 人。而官網所公告,有關團隊成員身份的相關資訊極少,且難以得知其真實性,甚至連其 CMO 也僅是放了一張貓的圖片及介紹而已。
而 Kine 創辦人及 CEO 王磊官方推特距離上一次發文已是一年前,似乎已沒有繼續經營。
另外,Kine Protocol 在 Instagram 及 Twitter 上即便分別擁有 2.4 萬粉絲及 11.2 萬追隨者,但互動率都非常地差。其中,其 Twitter 每篇推文的觸及率都僅在數百人而已。
疑點五:聲稱獲得火必 (現為 HTX) 投資
推特 influencer Marc7Kevin 說明,Kine 本身有 Kine Exchange、Kine Technology 及 Kine Protocol 三個公司名號
Rootdata 資料指出,Kine Technology 在 2021 年 3 月獲得 700 萬美元融資,包括 OKX Ventures 及 Spartan Group 等多間大型投資機構參投,名單中也列出了 Huobi Ventures。
然而,火必對此駁斥為不實謠言,回應未曾參與有關 Kine 計畫的合作,且 Kine 並未獲得火必投資。
網紅烏鴉力推 Kine 交易所
合約帶單 200 倍槓桿刷返佣?
烏鴉近日推廣及代言 Kine 交易所,主打免費帶單,吸引大量粉絲進入群組。然而,透過群組內圖片可清楚看出,烏鴉正已高達 200 倍的驚人槓桿,帶領學員賺取多為 2% 至 30% 不等的收益。不過,如此高的槓桿,難道不需要支付更高昂的手續費嗎?
此事在 Dcard 及部分加密貨幣交易 KOL 社群引起風波,批評其為了賺取交易所返佣,無所不用其極。
鏈新聞實際計算,查看 Kine Exchange 官網,開關倉交易手續費與當前各交易所相差無幾,為 0.05%。
「200 倍槓桿」x「0.05% 手續費」x「開倉 2 次」=20%
換句話說,一個槓桿為 200 倍的合約倉位,需要至少盈利超過 20%,才真正有所獲利,否則僅是贏了勝率、輸了倉位。
烏鴉開班授課:5 萬台幣成為會員
事件延燒,烏鴉更在幾天前推出合約交易課程,以原價 12 萬、群組成員優惠 5 萬的價格販售,似乎忘記先前所承諾的「免費帶單」。
據悉,課程購買者將能聆聽烏鴉更高階的課程,同時 Kine 老闆甚至還會「親口告知」何時該買入何種代幣。
不過,也有人於直播中嘲諷烏鴉,不僅不知道何謂交易圖表工具 TradingView,還利用 Google 查詢的顯示圖表進行分析,質疑其能力。
烏鴉 50% 財產 = 220 美金?
先前,烏鴉聲稱將投入自身 50% 資產進入 Kine。然而在其 21 日的直播中 (現已設定為私人),卻能明顯看到其合約帳戶保證金僅有 222.5 美元,引發外界質疑其創立社群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