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關台灣有事和斬首論?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針對「外國人」早有佈局!
日本與中國之間的衝突持續擴大當中,近日在 Pivot 公式 Channel 節目訪談中,主持人佐佐木邀請專家濵野智成討論日中關係緊張可能會有的商業影響,濵野指出目前日本與中國的摩擦為近年來最大規模的衝突事件。然而,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在衝突發生前就限制外國觀光客赴日觀光的旅遊簽證和投資居留門檻,中國遊客不到日本消費對日本經濟來說有這麼嚴重嗎?本文分析整理日中衝突事件的導火線與筆者對近日新聞的看法。
日中衝突源起:網路言論與外交回應
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於 11 月 8 日在社群平台 X 轉發日本媒體發文表示:「那種擅自闖入的骯髒頭顱,就該毫不猶豫斬掉。你們做好覺悟了嗎?」的斬首論,外界普遍的看法是對高市早苗在國會中表示「若台灣發生緊急事態,日本可能構成存亡危機,可動用自衛隊」的回應。薛劍稍後刪除了該貼文,但其內容已被他人備份與截圖,在日本國內引發強烈抗議被炎上。對此,日本政府正式向中方提出嚴正抗議表示作為中國駐外領事,薛劍這樣的言論極不適當。

斬首論激怒日本社會
談話中首先提到,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於 X 發文語帶威脅地說「如果日本膽敢把頭伸出來,就把它砍掉」。此推文引發日本政府強烈回應與公開譴責。濵野分析說,這番言論本來在中國並未立即引起大規模關注,但被部分人解讀為日本干涉插手台灣問題的「內政」,中國外交部要求日本撤回相關發言,指責日本在台灣議題上立場不當,台灣有事的政治敏感話題再度升溫。而日本方面,東京都政府則也已開始對民眾提出「自我約束」的建議,包括避免出國留學、限制部分航空公司航班等。濵野提到實際上數千個航班被取消,出遊變得越來越困難。
許多中國人還是想去日本旅遊
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日本傳統旅遊(Ho-jitsu tourism)」等關鍵字顯著上升。濵野表示透過大數據分析發現,儘管負面評論增加,但同時仍有不少中國用戶表達對日本旅遊的嚮往,表示想去日本,這類聲音雖然在部分場合遭到批評,也仍有不少人在平台上敢冒險發表親日言論。不過,自 11 月中以來,負面評論的數量幾乎翻倍。輿論氛圍變得兩極性,既有人因為仇日言論抬頭而擔憂,也有人因入境困難而表遺憾。對日本企業來說,這樣的情緒變動不是局限於外交層面,而是會實在影響遊客消費、市場需求。
對日本旅遊業的衝擊
濵野指出中國遊客對日本來說算重要,以遊客消費來算,他說中國遊客大約占日本入境消費的 20 %,目前因為航班取消與限制措施,濱野估計中國遊客的來訪人數將至少減少 70 %,此外,他也談到若衝突持續升級,中國可能進一步對日本施加貿易限制,例如海鮮產品進口被暫停、對日本出口實行更嚴的品質規範等。這將不只是旅遊業,還可能牽動日本出口供應鏈。不過,他同時也提到赴日觀光的第一名國家是韓國,接著才是中國大陸、第三名是台灣、第四名是美國。濱野在節目結尾時呼籲,日本企業應思考如何逐步減少對中國的依賴,無論是在旅遊、投資還是產業布局上,要重新審視風險與應對策略。
高市早苗的新政策限制外國人簽證與投資
這場日中緊張局勢,正值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推動嚴管外國人的政策之際,包括加強管理非法居留與購地限制,2025 年 11 月 4 日,高市主持了首次關於外國人政策的閣員會議,明確指示日本政府將加強對非法滯留者的管控,並限制外國人(特別是非住民)購買日本土地。計畫將於 2026 年 1 月形成基本方針。
日本入境名額與簽證制度收緊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早在日中衝突發生前即表示將對外國人赴日數量「設置上限」,同時對外國居民未繳納社會保險或年金者,可能拒絕其簽證更新。高市限制外國人土地擁有權,她認為部分外國人違規行為導致國民不安,強調秩序不是排外主義,要求強化對外國人取得土地的審查,以確保國土安全。
對日本而言,這一場外交風波也可能會是一連串政策轉向的先發球。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