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進入機構主導時代:CryptoQuant 解析資金流入強勁但價格停滯原因
            CryptoQuant 執行長 Ki Young Ju 近日分析指出,雖然比特幣實現市值持續上升、礦工與長期持有者仍在獲利,但市場短期動能轉弱,主因並非需求疲軟,而是機構獲利了結與散戶退場。同時,南韓股市創新高、加密貨幣交易量創低,也揭示資金正流向傳統市場。
(熊市「第四階段」來襲?資深交易員 Eugene 警告:這幾個月將極具挑戰性)
比特幣持有者平均獲利近一倍,卻遭賣壓壓制
根據 CryptoQuant 數據,比特幣錢包的平均持倉成本為 55,900 美元,而現價約 10.3 萬美元,意味著投資人平均浮盈 84%。

Ki Young Ju 強調,已實現市值 (realized-cap) 在一週內增加約 80 億美元,顯示鏈上資金仍在流入:
因此,價格停滯的原因在於市場賣壓增加,而非買盤需求不足。
ETF 與 DAT 成主力買家,礦工與散戶已翻倍獲利
同時,新資金主要來自比特幣現貨 ETF 與儲備公司 (DAT),而非交易所散戶。CryptoQuant 數據顯示:
- 
ETF 與託管錢包的平均成本:約 11.2 萬美元
 - 
幣安交易者與礦工的平均成本:約 5.6 萬美元
 - 
長期鯨魚的平均成本:約 4.3 萬美元
 
這代表散戶與礦工多已獲利近兩倍,而 ETF 等機構仍在接近成本區間,市場結構已明顯轉為「機構主導」。
成長速度溫和、巨鯨獲利未極端:市場尚未狂熱
Ki Young Ju 也比對了市值與已實現市值的成長速度。當前倍數越高,代表市場越亢奮;倍數低或穩定,則代表市場情緒偏健康理性。目前約 1 兆美元鏈上流入創造了 2 兆美元市值,顯示仍屬健康。
此外,鯨魚的未實現獲利並不極端,暗示市場仍遠未達狂熱期。

他指出,這可能意味著「炒作尚未到來」,或是「比特幣市場規模已擴大到難以實現極端利潤」。
槓桿維持高位、鯨魚減少開倉:短期動能趨弱
鏈上資料顯示,比特幣從現貨交易所流向衍生品平台的資金驟降,顯示大型投資者減少以 BTC 作為保證金開設做多倉位。

然而,永續合約槓桿率仍高於兩年前,反映市場整體仍具風險偏好,但缺乏新增動能。
ETF 流量與微策略成關鍵變數
Ki Young Ju 也指出,目前市場需求主要由比特幣現貨 ETF 與微策略 (Strategy) 推動,但兩者近期買入力道放緩。

他認為,一旦這兩個資金管道加大力道買入,市場動能才有可能迅速恢復。
(微策略再買比特幣,向歐洲合格投資者發行歐元計價優先股 STRE)
南韓股市創高、加密交易量創低:資金轉向傳統市場
CryptoQuant 今日數據更顯示,南韓 KOSPI 指數創歷史新高,但韓國加密貨幣交易量卻降至新低。

Ki Young Ju 指出,韓國政府正以提振股市來引導投機資金離開房地產市場;同時時任總統李在明在面臨多起法律爭議下,也試圖藉由經濟利多提升支持率。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