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 Cathie Wood:Tesla 引領具身智能 AI,輝達與 Palantir 成被低估推手

Louis Lin
分享
方舟 Cathie Wood:Tesla 引領具身智能 AI,輝達與 Palantir 成被低估推手

方舟投資 (ARK Invest) 創辦人 Cathie Wood 在最新專訪中,點名 AI 從雲端到生技醫療,再到自駕、機器人與「具身智能」的關鍵脈絡,並以實際數據與案例解釋自駕經濟學、輝達 (NVIDIA) 與 Palantir 的角色,以及對大型科技股在 AI 時代的觀察。

生技醫療 AI 相關應用,被市場嚴重忽視

Wood 指出,目前市場對 AI 在生技醫療的應用上被嚴重低估。她認為,AI 能夠大幅改善該領域的低效率、資料碎片化等問題。而且 AI 還能加速藥物研發、疾病偵測與個人化醫療。Wood 表示:「現在市場還看不清這個領域的實際價值,而未來 AI 將不只分析影像或基因,而是重構整個醫療研發流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輝達與 Palantir,成最被市場誤解的 AI 受益股

Wood 回顧方舟在 2014 年就買進輝達,理由是看好自駕車相關的長期應用。但在當時,多數人只把輝達當成是一家打遊戲用的顯卡業者,並未意識到它的 AI 潛力。隨著 ChatGPT 帶動生成式 AI 浪潮,輝達股價大漲,Wood 一度趁高獲利了結。不過當市場因關稅問題拉回、股價下跌時,Wood 又在低點重新買回。

她補充,方舟的佈局不只押注在晶片股上,Wood 把部分獲利轉進 Palantir 和 Coinbase 等其他 AI 受益公司。其中,Palantir 是企業級 AI 平台的代表,提供「平台即服務」(PaaS) 架構,讓各行各業能把 AI 實際導入營運流程。Wood 認為,像輝達與 Palantir 這類被市場誤解、低估的公司,未來才是真正支撐 AI 生態系的關鍵力量。

具身智能成實體世界的 AI 大浪,特斯拉無出其右

Wood 提出下一個她最看好的 AI 趨勢「具身智能」(Embodied AI),意思是讓 AI 不再只存在電腦或雲端中,而是「走進現實世界」,具備能與人互動、執行任務的「實體形態」。

她舉例,特斯拉 (Tesla) 就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具身智能 AI 專案。這家公司不只在發展自駕車系統,還同時打造人形機器人,希望讓 AI 能在真實世界中工作。根據 ARK 的研究估算:

  • 自駕計程車 (Robotaxi) 市場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年營收可望達到 8 兆至 10 兆美元,其中像特斯拉這類的平台企業,可能拿下這個市場營收的一半。

  • 人形機器人的市場潛力更驚人,預計在未來 7 到 15 年內可擴大至 26 兆美元。

Wood 強調,這些 AI 機器人不只是替代人力的工具,而是 AI 與人類協作的新階段,代表 AI 正式從虛擬世界走向現實生活。

透露自駕經濟學與投資策略,方舟是波動中找價值

Wood 引用方舟的長期研究數據指出,從 19 世紀馬車每公里成本約 1.25 美元,到汽車時代降至 0.63 美元後已停滯近百年。而結合 AI 自駕與電動化技術後,未來每公里成本可望再大幅降至僅 0.16 美元。

她將這歸因於技術學習曲線驅動的成本遞減效應。她舉例,從 Waymo 在舊金山的例子來看,即使服務範圍還不大,民眾已經願意多花時間、多付點錢體驗自駕服務,代表這項市場需求其實已經出現。

外界質疑方舟頻繁進出 AI 股票,Wood 解釋這是利用市場波動優化投資。由於七成交易已被演算法主導、波動劇烈,方舟會透過再平衡調整持股,例如特斯拉從 100 漲到 500 美元時先獲利了結、回落再買回。她強調長期看法不變,但操作必須靈活。她也指出,大型科技巨頭不可能壟斷所有 AI 賽道,像 Apple 在 AI 上就明顯落後,未來中小型創新業者才更具爆發力。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