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 Lee:做市商被 10/11 大清算打殘,影響加密市場至今未能復甦
BitMine 董事長 Tom Lee 今晨 11/21 受訪時表示,近幾週加密市場的疲弱並非單純下跌,而是因為做市商在 10/11 (美東時間為 10/10) 清算潮中遭到重創、出現資本缺口後引發的連鎖效應。他形容做市商在市場中的角色就像央行,一旦資本受傷,只能縮減部位、降低交易量,結果反而加劇跌勢。Tom Lee 也指出,這類去槓桿與補資金的過程在 2022 年曾持續近 8 週,而現在才來到第 6 週,市場可能還需再撐一段時間。
1011 清算潮爆發,做市商被打出資本缺口
Tom Lee 回顧 10/11 的大清算,當天加密市場單日爆倉金額高達 200 億美元,創下歷史紀錄,殺得多家做市商措手不及,資產負債表瞬間被打出大洞。
他指出,做市商當時沒有時間調整部位,因此後續面臨長期資本不足。他形容:
「10/11 那次清算大到夠誇張,真的把做市商打殘。」
暴跌後 6 週持續消化,做市商縮表導致流動性惡化
Tom Lee 說明,做市商遭遇巨大虧損後進入典型惡性循環。也就是以下圖例:

帳面有缺口就得籌資、縮表,縮表又讓交易量下降,流動性變差後市場更容易下跌,價格愈跌又迫使做市商進一步賣出。他表示,過去幾週市場持續緩慢走弱,就是這波去槓桿化做成的結果。
市場流動性偏弱,做市商地位像是央行
Tom Lee 強調,做市商是加密市場流動性的核心來源,像是央行的角色。一旦做市商資本受損、無力提供掛單,市場深度就會明顯下降,使價格波動放大。他總結:
「做市商真的就像加密市場的中央銀行,一旦被打傷,整個市場都會跟著走弱。」
10/11 後比特幣大重挫,主流幣普遍跟跌
Lee 指出,比特幣在 10/11 事件前價格超過 121 K,但事後回落到約 86K 萬美元,跌幅顯著。其他主流幣種也呈現相同的下跌模式,反映整體大盤同步受壓。

去槓桿還在進行,市場或許要再撐兩週
Tom Lee 最後表示,2022 年同類型的做市商去槓桿過程花了約 8 週才完全結束,目前距離 10/11 事件僅過 6 週,代表市場仍在消化階段。
他也補充,比特幣與以太幣往往比股市更早反映做市商縮表,因此近期走弱也具有指標性。
(回到 10/11 當晚:做市商自述閃崩事發經過,幣安系統癱瘓與風控缺陷成主因 (做市商已撤回指控))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