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銀行預測:比特幣將在 2030 年前被各國納入央行儲備

德意志銀行最新報告指出,隨著比特幣波動性下降、價格表現愈發接近黃金,有望在 2030 年前被各國央行納入儲備資產。然而避險資產價格屢創新高的當下,也有學者擔憂是舊有金融秩序鬆動的警訊。
比特幣與黃金齊創新高:避險資產的雙重共振
德意志銀行 (Deutsche Bank) 研究部門指出,黃金與比特幣在近期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出市場對政治與貨幣不確定性的集體反應。根據圖表顯示,自 2012 年以來,兩者價格皆呈現長期上升趨勢;尤其是在 2024 至 2025 年間,兩者幾乎同步飆升。
分析師 Marion Laboure 與 Camilla Siazon 指出:「隨著波動性下降與流動性提升,比特幣愈發具備黃金特性,策略性的配置將使其能夠成為金融安全的新基石。」
(黃金逼近 4,000 美元!VanEck 參考金價:比特幣下次減半上看 64 萬美元)
德意志銀行:各國央行將於 2030 年前持有比特幣
分析師預測,全球央行為分散美元風險,正大量購入黃金,而比特幣的低相關性與有限供應,使其成為潛在替代品:
比特幣就如同上個世紀的黃金,在評估了波動性、流動性、策略價值和信任度後,我們認爲兩者都有望在 2030 年前就出現在央行儲備上。
他們強調,儘管比特幣沒有現金流與實體支撐,但在波動性減弱與各國競爭加劇的背景下,比特幣將成為各國央行儲備多元化配置的一部分。
從企業到國家:比特幣儲備掀起浪潮
除了央行動向,企業對比特幣的採納也成為另一推力。自微策略的比特幣儲備策略一戰成名後,已有數百家企業將比特幣列為資產。
德銀認為,這波「企業儲備多元化」潮流也為比特幣提供了類似黃金的社會信任基礎,使其在貨幣體系中的角色愈發鞏固。
黃金暴漲的歷史警訊:舊秩序的裂縫正在擴大
知名政治分析家 Rnaud Bertrand 則擔憂,歷史上每當黃金在價格急劇上漲一倍時,往往預示政治與金融體系的轉折期,從羅馬帝國崩潰、西班牙強權衰落,到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皆如此:
這反映的不只是結果,更是導火線。金價暴漲代表富人以黃金自保、窮人資產貶值,最終恐引發社會動盪。
他警告,如今黃金價格在美元體系下翻倍上漲,卻少有人意識到這場「舊有秩序的轉換」可能正悄悄進行。
(黃金破天價!避險教父 Ray Dalio 建議:紙幣信心崩解、資產組合應配置 15% 黃金)
新秩序的輪廓:比特幣與黃金並列的未來
黃金仍是傳統避險象徵,但該行的預測揭示了一個可能的未來:比特幣將與黃金並列於央行儲備上,成為「數位科技時代」的儲備支柱。
從資金輪轉到市場情緒的轉變,這不僅是資產結構的變化,更是全球金融權力版圖的重塑前兆。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