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賣空 2.0?德意志銀行尋求放空 AI 股票對沖風險,市場泡沫陰影浮現?

Crumax
分享
大賣空 2.0?德意志銀行尋求放空 AI 股票對沖風險,市場泡沫陰影浮現?

在 AI 投資熱潮正席捲全球時,德意志銀行卻踩了煞車。《金融時報》透露,該行內部正評估透過放空 AI 股票與進行「合成風險轉移 (SRT)」交易來對沖風險,顯示大型金融機構對 AI 資產泡沫的警覺心升高。

德銀考慮做空 AI 股票:從融資熱潮到風險控管

近年德意志銀行大舉投入數據中心融資業務,滿足 Google、微軟 (Microsoft)、亞馬遜 (Amazon) 等科技巨頭的雲端與 AI 運算需求。該行近期甚至才剛為瑞典 EcoDataCenter 和加拿大 5C 集團提供逾 10 億美元貸款,總融資規模達數十億美元。

然而,隨著 AI 資產估值飆漲,該行內部傳出開始討論如何在 AI 曝險中留一條退路,防範資產價格修正的潛在風險。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雙重避險策略:放空 AI 股結合 SRT 策略

為了降低曝險,德銀考慮兩個主要對沖手段:

  1. 放空一籃子 AI 概念股,以在市場回調時獲得避險收益

  2. 進行「合成風險轉移 (Synthetic Risk Transfer, SRT)」交易,將部分貸款違約風險透過衍生品打包,出售給外部投資人

據悉,SRT 作為「信用風險轉移 (Credit Risk Transfer, CRT)」的迭代,是把一批貸款打包成一個「貸款池」,再透過衍生品合約,把這個貸款池中「可能違約的風險」轉嫁給其他投資人的方式。如此一來,銀行便能放心放貸並全身而退。

種種措施反映出銀行希望在維持 AI 佈局的同時,也為資產負債表加上一層保險。

泡沫警訊:監管機構與市場同步亮紅燈

近期,全球監管單位與投資人對 AI 資產泡沫的警告聲越來越大。

新加坡央行與該國金管局 (MAS) 昨日在最新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科技與 AI 產業估值「相對緊繃」:

如果對 AI 能否產生足夠未來報酬的樂觀情緒消退,可能會導致股票市場出現廣泛地劇烈修正。

近期,再加上 Palantir、AMD 和 Meta 等財報不如預期,科技業板塊也普遍下跌,引發外界對各巨頭燒錢拼 AI 的疑慮。

(OpenAI 估值飆升至 5,000 億美元,知名投資人 James Anderson 擔憂 AI 泡沫)

大賣空行動 2.0?Michael Burry 率先看空 AI

幾天前,電影《大賣空》主角原型 Michael Burry 才被曝光透過旗下 Scion Asset Management 對 AI 熱潮下了戰帖。

申報文件顯示,他在第三季買入了 500 萬份 Palantir 與 100 萬份的 Nvidia 看跌期權,名義價值超過 10 億美元。上週,他才剛發文暗示 AI 泡沫正在形成,也象徵部分資金已開始押注 AI 市場或將進入修正週期。

(大賣空主角回歸看空 AI 巨頭:買入 Palantir、Nvidia 看跌期權,警告泡沫化)

熱冷之間,金融巨頭的試探與警覺

然而避險並不容易,AI 市場的高熱度讓放空成本居高不下,同時 SRT 衍生品也需龐大的分散貸款池與較高的報酬率,以吸引人承擔風險。

如今,德銀的避險動作不僅是單一機構的選擇,更是整個市場情緒的細微反應。當 AI 投資從「黃金時代」走向「現實檢驗」,金融機構也開始曝險之間尋找平衡。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