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估值飆升至 5,000 億美元,知名投資人 James Anderson 擔憂 AI 泡沫

OpenAI 最新一筆交易讓公司估值衝上 5,000 億美元,正式超越馬斯克的 SpaceX,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新創公司。然而知名投資人 James Anderson 卻警告,各 AI 企業估值或市值在近期的飆升,或許正在重演網路泡沫的影子。
OpenAI 超車 SpaceX:5,000 億美元估值創紀錄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透露,OpenAI 現任與前員工透過出售約 66 億美元的股票,將該公司估值推升至 5,000 億美元,買方包括 Thrive Capital、軟銀 SoftBank、Dragoneer、阿布達比 MGX 與 T. Rowe Price。
這筆交易讓 OpenAI 估值遠超過 SpaceX 的 4,000 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新創公司。這波估值狂飆背後,象徵了全球資金對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的渴望。
(OpenAI 星際之門亞洲重大發展、將開發 Stargate Korea,三星與 SK 皆參與關鍵計畫)
從公益到營利:Altman 與馬斯克的決裂
OpenAI 創立於 2015 年,最初以非營利組織形式推進造福人類的人工智慧研究。但近期,公司正與微軟 (Microsoft) 協商轉型為「公共利益公司 (PBC)」,在保持基金會控股的前提下,更貼近營利企業架構。
此舉引發馬斯克強烈不滿,他指控 OpenAI 偏離初心,背棄當初對參與者們的承諾,並因 2019 年接受微軟巨額投資而與創立宗旨背道而馳。馬斯克甚至提起訴訟,試圖阻止重組。
(馬斯克怒告 Apple、OpenAI,不服 ChatGPT 壟斷 App Store)
人才爭奪戰:OpenAI 力抗 Meta 高薪挖角
AI 產業競爭不僅體現在產品與估值,更體現在人才上。Meta 等科技巨頭正大舉挖角 OpenAI 研究人員,甚至為此開出 9 位數美元薪酬。
(從 Scale AI 到 NFDG,Meta 如何透過大舉收購 AI 企業重建市場競爭力?)
為了留住人才,OpenAI 允許這次的員工股權交易,以讓員工在公司估值創新高的同時獲得實際報酬,增強留任誘因。
這種二級市場交易,在美國大型新創中已成為慣例,不僅能幫助公司留才,也能藉由員工股份釋放,吸引更多外部資金。
James Anderson 談 AI 泡沫隱憂:循環依賴讓人不安
然而,市場並非一片樂觀。知名投資人 James Anderson 警告,OpenAI 與 Anthropic 估值在短短數月內暴增數倍,有著令人不安的泡沫跡象。
他指出,Nvidia 計劃投資 OpenAI 1,000 億美元,而 OpenAI 本身又是 Nvidia 最大客戶,這種循環依賴結構,與網路泡沫時代的供應商融資 (vendor financing) 頗為相似。
Anderson 認為,雖然 Nvidia 仍是 AI 基礎設施的核心,但這樣的交易架構讓人聯想到 1999 至 2000 年間電信業泡沫的脆弱性:「我對 AI 市場的信心已有些動搖。」
全球資金狂熱與美國的代價
OpenAI 的成功,延續了又一波的 AI 投資熱潮,但同時也引發更廣泛的宏觀憂慮。
Anderson 警告,若美國在川普政府的政策下繼續與中國脫鉤、試圖削減再生能源投資,可能導致能源與汽車產業全面落後:
如果我十年後去美國,那會有點像去古巴,你會看到一個非常先進的科技產業,但同時也會看到一個像三十年前的汽車產業,以及一個完全不可靠、被全球發展遠遠超越的能源系統。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