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ying Tulips 的博弈論:Andre Cronje 的「保本型融資制度」值得投資嗎?

Neo
分享
Flying Tulips 的博弈論:Andre Cronje 的「保本型融資制度」值得投資嗎?

以太坊的 Degen 最近都在關注 Andre Cronje 的新專案 Flying Tulip,本文將探討 Andre Cronje 提出 「保本能贖回」的投資機制 該不該進去一搏呢。

(DeFi 老將 Andre Cronje 的鏈上幣安:一站式鏈上交易所 Flying Tulip 以10億估值完成私募)

保本投資?用 4% 年化報酬對賭代幣漲跌

首先還是先重複一個概念:發幣就是發債。而 Andre Cronje 的機制:募到的錢,用來跑低風險 DeFi 策略,目標十億美元資金一年產生約四千萬美元的收益。專案方真正用來營運的錢,其實是這 4% 的年化收入。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投資人實際上是在「賭」:「FT 的年化報酬率 (價格漲幅) 是否能超過 4% 的機會成本?」

也就是說,與一般募資相比,投資人持有的 FT 代幣帶有「永久看跌選擇權」,可隨時按原始本金贖回。贖回後代幣被銷毀,供應量下降。

這讓投資人面臨一個雙重策略選擇:

  • FT 市價 > 原始價格:持有或交易則有上漲空間,不贖回。
  • FT 市價 < 原始價格:贖回回收本金,止損無風險。

十億美元市值等級 DeFi 協議,FDV 皆超過 26 億美元

Flying Tulips 融資條件為十億美元全流通,在目前市場上大概是 Pancake、Curve、Etherfi 這個等級的 DeFi 協議。 TVL 都是超過 26 億美元量級的。

綜合同價位協議量級,以及 Andre Cronje 的融資機制,筆者認為十億估值的融資條件,其實是「結構性融資的包裝」而非反映協議內在價值。

若 $FT FDV 長期低十億美元,理性投資人會想:「既然我可以用贖回拿回本金,幹嘛持有折價的代幣?」於是出現贖回潮,雖然本金沒有損失,但損失機會成本,專案則走向慢速死亡。

不過 Andre Cronje 作為 DeF i公鏈 Sonic (舊名Fantom) 創辦人,可以期待 Flying Tulips 在 Sonic 上能製造超過 4% 的年化收入。發垃圾幣創造 APY 的手段同樣可以應用在這裡,就算只募到一半資金,能靠發幣將 APY 拉到 8% 也是一樣效果。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