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啟動金融新藍圖!證監會與金管局聯手打造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中心

2025年9月25日,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與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式公布《固定收益及貨幣市場發展路線圖》(下稱《路線圖》),擬定十項具體措施,從推動市場需求、加強流動性到催生創新科技,全面布局香港成為全球固定收益及貨幣(Fixed Income and Currency,簡稱FIC)產品的國際中心。
此藍圖根據 2024 年設立的「固定收益及貨幣專責小組」調研結果制訂,涵蓋一級市場、二級市場、離岸人民幣業務與新世代金融基建四大支柱。以下為《路線圖》的重點內容與戰略分解。
一級市場發行:吸引全球資本,以政府帶頭創新
1. 政府債券引領市場發展
香港特區政府自 2019 年起發行約 3,860 億港元多幣種債券,包括全球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2025 年更首度推出 30 年期人民幣與港元基建債券,建立收益率曲線的市場基準。金管局將繼續支持發債工作,並與內地財政部合作發行離岸中國國債。
2. 推廣香港作為集資與投資樞紐
透過環球路演與持續市場推廣,香港吸引來自亞洲、中東、歐洲與美洲超過30個市場的投資者。未來將更積極向東南亞、中東及內地發行人宣傳,並推出針對綠色與數字金融的資助計劃以吸引發債活動。
3. 擴大投資者基礎,吸引家辦與財資中心落戶
隨「南向通」納入更多內地金融機構,金管局與證監會將進一步引入稅務優惠措施,吸引家族辦公室與企業財資中心進駐香港,壯大投資者網絡。
二級市場活化:提升流動性,建設透明高效交易環境
4. 實施場外衍生工具監管與發牌制度
證監會計劃全面推行場外衍生品發牌制度,包括外匯遠期與利率掉期等,並提出資本要求改革,降低交易成本、強化監管公平性,吸引國際投行落戶香港。
5. 建立回購交易中央對手方(CCP)
為降低結算風險與提升回購市場效率,香港將研究設立回購交易CCP,優先聚焦中國國債,並考慮分階段推進,以匹配本地市場發展節奏。
離岸人民幣業務:放大人民幣國際化的戰略價值
6. 擴大人民幣應用場景
香港已處理全球七成離岸人民幣支付,點心債市場達人民幣1萬億元。未來將持續擴展人民幣計價產品,如雙櫃台機制、ETF與更多資產類別,打造多元應用場景。
7. 完善互聯互通與推出國債期貨
透過「債券通」、「互換通」、跨境回購等機制強化流動性與資金運用彈性。更計劃推出離岸國債期貨與人民幣跨境回購業務,支援風險管理需求。
新一代金融基建:全面擁抱科技與代幣化浪潮
8. 強化基礎設施,迎接數碼金融未來
金管局成立「迅清結算」推動中央結算系統(CMU)升級,打造亞洲領先的數碼資產託管平台。計畫融合分布式分類帳技術(DLT)與數字貨幣支付應用,提升跨境結算效率。
9. 建構本地電子交易平台
香港將研究打造專屬的固定收益與貨幣電子交易平台,提升透明度、價格發現與市場效率,特別針對非集中報價與流動性碎片化等問題設計解方。
10. 代幣化用例落地,加速市場創新
政府與監管機構支持債券代幣化落地,包括發行多幣種代幣債券與數碼存款結算。透過「Ensemble計畫」測試跨行轉帳、企業資金管理、資產代幣化等應用,加快商業化步伐。
瞄準全球資金流 香港再起飛
作為全球第四大外匯市場、最大離岸人民幣中心,以及亞洲國際債券的領導者,香港具備發展成為全球FIC樞紐的獨特優勢。《路線圖》展示證監會與金管局推動制度創新與市場發展的決心。
未來數年,這十項措施將成為推進香港金融多元化、數位化與國際化的核心引擎,推動香港在瞬息萬變的金融格局中重塑國際領導地位。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