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學者稱「加密實際用量四年無增長」,引業內人士抨擊

ABMedia
分享
宏觀經濟學者稱「加密實際用量四年無增長」,引業內人士抨擊

Soundwise 創始人Natasha Che 一直在社交媒體分享自己關於加密貨幣和Web3 的心得,曾梳理過估值方法論、宏觀看法,以及加密技術對未來經濟影響等觀點。不過,7 月20 日,Natasha 表示「自2019 年以來,實際的加密使用量幾乎沒有增長」。這個觀點引發包括Nansen CEO、Crypto Quant CEO、Coinbase Cloud OG 協議專家、Dragonfly Capital 合夥人等KOL 的回應與抨擊。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律動BlockBeats,原文請見

Natasha 首先用一張圖的數據表示,加密的實際全球交易量已經跌落至2019 年初的水平了,但是市值依然很高。基於此,她得出了這一備受爭議的結論——自2019 年以來,實際的加密使用量幾乎沒有增長。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後面她放出第2 張圖,認為交易數量同樣佐證了這一結論。在一個完整的市場週期之後沒有真正的增長,介於兩者之間的所有激增主要是投機活動。

「實際交易額」為何?

Natasha 上面強調了一個「實際交易額」,因為交易額已被她根據加密價格指數(Crypto Price Index)進行了縮減,從而消除了價格升值效應帶來的影響。這一她自創的「實際交易額」,事實上正是這場爭論的核心。

Nansen 首席執行官Alex Svanevik 對此回覆了一個「這絕對錯誤」的扼要評判,認為除非「實際交易額」意味著某些非常具體的東西。CryptoQuant 首席執行官Ki Young Ju 認為唯一合理的解釋是「實際交易量」僅包括 EOA(Externally Owned Account)轉帳交易,不含來自智能合約的交易。

這個「實際交易額」到底是什麼?Natasha 最後明確公佈,Chainalysis 的數據庫只測量了Token 傳輸交易,確實沒有考慮智能合約調用。Coinbase Cloud OG 協議專家Viktor Bunin 認為如果不包括智能合約,數據就缺少所有的ERC20(包括像USDC 這樣的Stablecoin)、ERC721 NFT 和應用程序。但這些才是加密最常被使用、發生最快增長的地方。Natasha 回應稱,這裡的Token 傳輸交易也包括ERC20 Token(也就是說,Natasha 的第1 張圖的數據同樣包括Stablecoin 的交易額)。

Natasha 聲稱這麼統計有其合理之處:「是的,後者(智能合約)在過去的周期中增長了很多。但是,如果加密的採用是廣泛的,你會期望Token 傳輸交易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

當然,也有一些加密KOL 對Natasha Che 對圖表數據本身的可靠性產生了質疑。Viktor Bunin 聲稱Natasha 圖表的任何部分都沒有通過取樣測試(Sniff Test)。Dragonfly Capital 合夥人Tom Schmidt 則認為光是以太坊上的Stablecoin 交易額每天就能達到200 億美元,Natasha 的第1 張圖的數據可能只是計算了Stablecoin 轉帳所花費的Gas,並不包括這些轉帳中Stablecoin 的價值。

KOL 們為何反應激烈?

Natasha Che 很為自己鳴不平。本來她發個圖只是想說,牛市結束後加密交易額的暴跌,正好提醒我們目前的加密「採用」還是由投機驅動。「不知道為什麼每個人都對此防範不已?」

在KOL 們看來,Natasha 否認了加密領域近年來最重要的一些創新。CryptoQuant 首席執行官Ki Young Ju 指出,她這樣在表達DeFi/NFT/GameFi 這樣的Web3 創新,於她而言什麼都不是。可隨著生態系統的發展,大多數交易本就會從Token 傳輸轉向智能合約調用。

此外,在Ki Young Ju 看來,以P2P 支付衡量加密的採用非常可笑。除非所有加密貨幣僅適用於P2P 支付,否則忽略智能合約交易是沒有意義的。加密採用不能僅僅通過EOA 轉帳交易來解釋。

Natasha Che 過往觀點

隨著討論熱度的攀升,加密KOL 們漸漸將注意力從Natasha Che 的觀點轉移到她這個人身上。有人覺得Natasha Che 一貫不靠譜,她在2021 年12 月發布的一篇《為什麼我看跌以太坊》便被拿出來鞭屍。

有人認為,Natasha 這篇文章的核心前提是像Arbitrum 和Optimism 這樣的L2 將帶走以太坊L1 的活力。但像Arbitrum 和Optimism 這樣的L2 已經推出大約一年。相關數據卻顯示,儘管L2 增長良好,但以太坊依舊以每天100 萬至120 萬筆交易的速度運行(遠超L2)。

而以太坊的每日費用同樣遠高於2021 年的低點,L2 的增長可能反而提升了以太坊區塊空間的吸引力。似乎L2 吸引的是增量交易,而不是從L1 獲取交易。

Natasha 還認為,無論是機構還是個人在加密貨幣中是為了回報,而不是為了安全,而且大盤股並不「更安全」。她文中的這張圖表示LUNA 回報/風險比更高。嗯……LUNA 今年5 月暴雷了。

最後,Natasha 被吐槽最大的言論是「隨著以太坊L2 的到來,即使在以太坊自己的生態系統中,你也不需要擁有ETH」。然而,Arbitrum 和Optimism 的基礎貨幣就是ETH,在上面轉帳也還要ETH 作Gas 費。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