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sa 欽點三大鏈上金融新機會:RWA、加密信用卡、無抵押借貸崛起

Louis Lin
分享
Visa 欽點三大鏈上金融新機會:RWA、加密信用卡、無抵押借貸崛起

Visa 最新報告指出,目前有三項正在成形、可能重塑傳統金融體系的未來趨勢,分別是 RWA、加密信用卡、以及鏈上身份驅動的無抵押借貸。報告強調,這三項發展不只是金融創新,更可能是決定傳統金融機構未來如何融入鏈上世界的關鍵。

預估 2030 年,RWA 市場規模上看 4 兆美元

Visa 指出 RWA 的市場成長極快,2023 年底規模僅約 50 億美元,到了 2025 年已突破 127 億美元,並預估 2030 年可能達到 1 兆至 4 兆美元之間。

而這些上鏈的實體資產包括國債、公司債、房地產、私人信貸等。Visa 強調,這一趨勢將為鏈上借貸提供全新的抵押品來源,同時把約 40 兆美元規模的傳統金融市場帶進透明、可程式化的金融世界。Visa 舉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貝萊德的 BUIDL 基金:2025 年 5 月達到歷史新高,市值約 29 億美元,持有的代幣化美債被多個鏈上借貸協議採用作收益分配資產。

  • 富蘭克林的 BENJI 基金:再增加 8 億美元的代幣化美債資產。

  • MakerDAO:目前資產負債表中有近 30% 來自實體資產,例如債券與商業票據。

Visa 指出,這些案例顯示大型資產管理公司已開始試行 RWA,未來十年可能陸續把數以百兆美元的傳統資產搬上鏈。

加密抵押信用卡興起,不必賣幣也能刷卡

Visa 表示,第二個新機會是以加密資產作抵押的信用卡與信貸產品,這類產品讓持幣人能「不賣幣就能拿到現金流」,同時保有資產增值空間,也能避免產生資本利得稅。

報告以 ether.fi 所推出的「非託管型加密信用卡」來舉例,用戶可用 ETH 等加密貨幣作抵押借款消費,智能合約會即時監控抵押品價值,當市場波動時會自動執行追加保證金或降低額度。

Visa 認為,這項趨勢開啟了全新市場:

  • 銀行與私募信貸基金:可以不必透過傳統授信體系,改以鏈上協議提供資金。

  • 資金方:能透過可程式化貸款協議進行放貸。

  • 投資人:可從這類協議中獲得收益,同時透過自動化抵押管理降低對手風險。

這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未來可能直接參與這類去中心化信貸市場,而非只是觀察者。

(Ether.fi 推出加密貨幣信用卡?五大賦能加上輕鬆通關 KYC 小撇步一次看)

鏈上身份與信用評分,為無抵押借貸鋪路

第三個被 Visa 點名的重大機會,是鏈上身份 (Onchain Identity) 與無抵押借貸 (Undercollateralized Lending)。

目前鏈上借貸多為「超額抵押」(例如借 1,000 美元要先抵押 1,500 美元),但 Visa 指出,這種模式雖然安全,但也把不少有意願使用的用戶擋在門外,讓缺乏大量抵押資產的用戶難以獲得融資機會。下一階段的重點,是建立一套可被信任的「鏈上信用評分系統」,讓沒有大額抵押資產的個人與企業也能獲得信貸。

報告提到,新一代平台正在利用「鏈上行為紀錄與錢包數據」來建立信用模型。這些系統會分析:

  • 錢包過去的交易紀錄

  • 資產持有量

  • 與其他協議的互動頻率

同時透過零知識證明 (ZKP) 等技術確保隱私不被洩露。Visa 指出,目前已有幾個領先專案,像是 3Jane、Providence、Credora。

信用導向的 DeFi 借貸協議:3Jane

3Jane 的目標是提供「無需完全抵押」的穩定幣信用額度,讓交易員、企業或 AI agent 等沒有大量抵押品的使用者,也能在鏈上取得資金。

平台採用 3CA 信用評估演算法,綜合用戶的鏈上資產、交易紀錄與信用資料,來計算貸款額度與利率,並透過 zkTLS 零知識證明保護隱私。若借款人違約,系統會降低其信用分數並將不良債權拍賣,回收的資金和利息則依比例分配給出資者。

不過,這種模式仍面臨信用資料被操縱、違約連鎖風險與模型精準度等挑戰。

(3Jane 完成 Paradigm 領投 520 萬美元融資,打造加密原生無抵押借貸市場)

鏈上信用評分與錢包行為分析:Providence

Providence 是一個專門針對鏈上地址提供信用風險評估的分析工具,屬於鏈上信用評分與錢包行為分析系統。它會將錢包的資金流向、交易活動與 DeFi 互動紀錄整合成一個「可量化的信用分數」,讓金融協議在鏈上能自動做出授信或限額決策。

這套系統覆蓋多條公鏈與多個協議,並整合到信貸流程的各階段,例如授信、額度調整或催收機制。Providence 的角色偏向資料與評分服務本身,不直接參與放貸,其準確性與透明度取決於資料來源與模型設計。同時,它還是需要與現實世界的法律與清償機制搭配,才能真正落實 DeFi 信用借貸。

DeFi 風險評級與信用指標系統:Credora

Credora 是一個 DeFi 的信用評級與風險指標系統,致力於為 DeFi 生態提供統一、透明、可上鏈查驗的信用評級資料。它透過「共識評級」(Consensus Ratings) 機制,結合專家審核、公開方法論與市場反饋,形成能夠被各借貸協議引用的信用分數。

所有評級結果都儲存在鏈上智能合約中,協議或應用可以直接以程式化方式讀取使用,部分信用資料還會搭配零知識證明 (ZKP) 上鏈,確保真實性與不可竄改性。

Credora 在整體鏈上信貸體系中扮演類似「DeFi 版信用評級機構」的角色,幫助市場進行風險定價與共享信用資料。不過,它也面臨評級方法偏誤、數據更新延遲、以及與傳統法規或催收制度如何接軌等挑戰。

這些平台都在嘗試以「可驗證但保密的鏈上數據」來評估信用。未來若成熟,將有機會出現「去抵押化的鏈上信貸產品」,

也就是用信用紀錄取代抵押品,讓傳統信貸產品能真正搬上鏈運作。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