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喊停 World 計畫,勒令 120 萬筆虹膜資料限期刪除

Louis Lin
分享
泰國喊停 World 計畫,勒令 120 萬筆虹膜資料限期刪除

由 Sam Altman 支持的數位身分專案 World (先前名為 Worldcoin) 在泰國掀起監管風波。泰國官方正式近日要求 World 停止業務並刪除所有泰國用戶的虹膜掃描資料,理由涉及個資法與代幣交換行為的不當性,再度引發外界對其全球合規問題的關注。

泰國官方勒令,要求 World 刪除虹膜資料

泰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委員會 (NESDB) 透過數位經濟與社會部 (MDES) 正式要求 World 在當地全面停止營運,並刪除約 120 萬筆泰國用戶的虹膜掃描資料。

官方指出,World 以「掃虹膜換取 WLD 代幣」的模式,已違反泰國《個資保護法》(PDPA),在個資蒐集、使用與揭露上存在明顯問題。其實早在十月,泰國執法單位就曾突襲檢查某處虹膜掃描站點,外界當時已傳出 World 涉嫌違反數位資產相關法規,使這次禁令埋下伏筆。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公司喊冤不認違規,停止驗證但持續與政府溝通

World 泰國 (由 TIDC Worldverse 代表) 在推特 (X) 表示,已停止所有在地身分驗證服務,並把泰國從全球 Orb 掃描地點列表中移除。不過,公司強調其營運皆依照泰國法規進行,過程中也曾公開透明地向主管機關提供資訊,因此不認同官方的違法指控。

World 同時指出,這項命令反而使數百萬泰國用戶失去用於防詐騙、避免身分盜用與抵禦 AI 深偽攻擊的數位身分工具。公司表示將持續與 MDES 及泰國個資保護委員會 (PDPC) 持續溝通,希望釐清疑義並找到可行方向。

目前有外媒向開發團隊 Tools of Humanity 查詢突襲調查狀況,但仍未獲回應。

(我的 World ID 虹膜數據安全嗎?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大談 ZK 技術結合數位身分三大風險)

全球監管疑慮升溫,多國調查壓力不斷升級

自 2023 年以「Worldcoin」名義推出以來,World 的虹膜掃描模式陸續在多國遭遇監管挑戰。印尼政府於五月展開調查,指出當地營運者可能未完成必要申請,World 隨後暫停當地驗證。

德國、肯亞與巴西也對生物辨識資料的安全性表達憂慮。面對外界質疑,World 多次強調其資料處理方式並非集中式架構,虹膜影像不會儲存在 Orb 裝置中,而是轉換為匿名化的 iris code。

(Worldcoin 加入多方安全計算強化虹膜驗證安全性,是否能藉此降低外界疑慮?)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