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警告:AI 需求曝光美國「電荒」,即時供電方案成下個投資機會?

Crumax
分享
摩根士丹利警告:AI 需求曝光美國「電荒」,即時供電方案成下個投資機會?

隨著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在全球加速擴張,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最新報告指出,美國可能在 2028 年前面臨高達 20% 的電力短缺,等同約 13 至 44 GW (440 億瓦) 容量缺口。分析師警告,AI 運算需求的爆炸性成長正改寫能源市場結構,同時也為天然氣、燃料電池與小型核能等替代能源開啟新契機。

AI 運算需求爆發,電力供應難以追趕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 Stephen Byrd 近日在報告中指出,美國資料中心的用電量正指數性攀升,傳統電網恐無法及時擴充供應。他預估,若依目前的電力建設進度推算,美國將在 2028 年前出現約 20% 的供電缺口,相當於 13 至 44 GW 的電力不足。

他強調,這波 AI 基礎設施的需求浪潮是「現代史上最重要的技術轉變」,然而能源市場將成最大變數。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AI 熱潮背後的經濟現實:加州兩座資料中心因「缺電」空轉多年)

「即時供電方案」崛起:天然氣、燃料電池與核能入場

摩根士丹利認為,未來數年內市場將出現多項「即時供電 (time-to-power)」方案,以應對電力瓶頸。這些方案不需依賴傳統電網建設流程,能在短期內提供算力設施所需能源。

分析指出,天然氣渦輪發電 (natural gas turbine) 可能新增 15 至 20 GW 電力;燃料電池 (fuel cells) 可提供 5 至 8 GW;另外核能資料中心將貢獻 5 至 15 GW。

這些替代方案不僅能填補供電缺口,亦可能成為投資人尋找 AI 價值外溢的「能源概念股」新主題。

從比特幣礦場到 AI 心臟:算力轉型新模式浮現

除此之外,摩根士丹利也觀察到一個轉型趨勢,比特幣礦場正搖身變成 AI 高效能運算中心 (HPC),而這波趨勢已出現兩種主流商業模式:

  1. 新雲端 (new neocloud) 模式:如礦企 IREN 與微軟簽訂五年租約,直接出租現有算力給雲端巨頭。

  2. 資料中心投資信託 (REIT Endgame) 模式:如 Applied Digital ($APLD) 與大型雲端公司簽下長達 15 年的「供電設施外殼租賃」協議,交由後者自行營運管理。

摩根士丹利認為,這兩種模式都可能成為電力受限環境下的新利基市場,並創造持續價值。

(70% 比特幣礦商正靠 AI 運算收入撐過熊市,電力轉換營收成新估價標準)

AI 基礎設施成美股新敘事,電力瓶頸成關鍵變數

分析師最後強調,AI 發展將不僅改變科技業,更將重塑能源與基礎設施投資格局:「AI 領域正站在時代轉折點的中心。」

隨著 AI 能效與需求持續倍增,能源供應的速度將決定這場革命能走多遠。因此未來的競爭明顯早已不在技術層面,而是有限能源間的角力。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