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Go、BlockFi成為機構借錢套利的影子銀行?一文分析可能的運作狀況

ABMedia
分享
BitGo、BlockFi成為機構借錢套利的影子銀行?一文分析可能的運作狀況

不可置否,去年熱錢浪潮的推波助瀾,幫助比特幣走向主流市場,無論是機構投資人或是散戶,都希望從比特幣這「新興資產」分得一杯羹。但即便如此,傳統銀行仍不願入局,導致影子銀行成為中介機構。《彭博社》於上週六報導有關加密影子銀行如何用「極低風險」的方式借錢給基金套利,但真的是這樣嗎?

據 CoinMarketCap 數據,加密市場的總市值已達到 1.8 兆美元、比特幣市值也攀升到 1.07 兆美元。但縱然如此,加密市場仍然效率不高,而根據《彭博社》報導,一些影子銀行就想出了「低風險的套利方式」:借錢給避險基金去買比特幣。

影子銀行(Shadow banks)是指提供類似於傳統商業銀行的金融服務,但卻又不受到央行監管的「非銀行中介機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在加密市場中,傳統銀行並不願意借錢給企業投資比特幣,主因還是因為風險過大,且銀行也認為比特幣很常被用在洗錢用途上,所以,如 BitGo、BlockFi、Galaxy Digital、Genesis 等公司就充當起銀行的角色,提供現金給機構。

如何運作?

該篇報導指出,這些影子銀行則是提供了 10% 左右的存款利率,這些公司再以 12% 借款利率借給其它機構。機構借出資金後,就會到市場套利。

舉例來說,比特幣在 3 月 15 日時,現貨價格是 56,089 美元,而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七月的期貨價格為 60,385 美元。很顯然,中間有利差。

所以機構就可以先購買現貨 56,089 美元,再賣出七月份的比特幣期貨 60,385 美元,這樣一來,就可以鎖住兩者之間的價差:4296 美元;一買一賣之間,相當於 7.7% 的利潤。從 3 月 15 日到 7 月 30 日的交割日,共 137 日。137 天獲得 7.7% 報酬,換算成年收益的話,約為 21% 的年化報酬。

《彭博社》引用了 Arca 資本管理投資長 Jeff Dorman 的意見,指出之所以有這樣的套利空間是因為,由於傳統商業銀行在加密市場中的缺席,美元一直不夠用,所以只要這現象一直存在,就會有套利空間。

真的嗎?

真實狀況

《彭博社》的說法聽起來很像期現套利,但依然存在盲點。

遠程期貨通常是用在「實物交割」的商品期貨,因為買賣雙方都需要鎖定價格避險,譬如玉米商擔心價格崩跌,而購買玉米的人怕作物歉收導致價格上漲。

值得注意的是,CME 的比特幣遠程交割期貨的成交量很低。據 CME 數據,七月份的期貨交割合約成交量只有兩口( 1 口為 5 BTC ),這代表即使機構想要做空七月的比特幣期貨,但根本沒有對手方要接買單。

FTX 台灣合夥人孫彬盛表示,遠程期貨合約的成交量本來就不會太高,如果機構真的要套利,可能會選擇從近程合約開始套利。

以 3 月 31 日下午的價格來看,比特幣現貨價格為 58,205 美元,和 CME 的四月交割價格 60,175 美元有 1,970 美元的價差。假設機構開兩倍槓桿(50% 保證金),那成本就會是 80,293 美元(58,205 + 30,088 )。

1,970 美元的價差相當於中間可以套利 2.4%。而這大約是一個月的收益,換算下來,一年的利率超過 20%,對機構來說,這樣的套利利潤就已經足夠。

不過這只是「理想狀況」,期貨價格本來就會隨著現貨市場逐漸套利收斂,所以套利的利潤不一定能夠那麼穩定,更何況套利機會出現,現貨的價格就可能會被拉抬,滑價、手續費也都需要考慮在內。

套利機制存在,傳統銀行確實未入場

雖然《彭博社》敘述的「利差交易」並不正確,但不可否認,機構確實在利用這些影子銀行貸款出來套利。

《CoinDesk》報導,加密新創 BlockFi 於 2019 年一月份就推出借貸服務,是抵押擔保率不同,利率從 4% 至 12% 都有,短短兩個月就借出 2,500 萬美元;不只如此,借貸平台 Celsuis 也在 2019 年 11 月宣布貸款總額達到 42.5 億美元,儘管有人質疑「無抵押貸款」的風險,但依然證明,機構的借款需求是強烈的。

不具名的傳統金融量化交易員向《鏈新聞》表示,加密市場效率很低,這導致套利空間很大。他指出,過去在傳統金融,年化報酬 20% 是「天文數字」,但轉戰加密市場後,100% 的年化報酬只是常規操作。
不只是交易市場,加密貨幣場外交易的效率也令人質疑。

FTX 交易所暨做市商 Alameda Research 創辦人 Sam Bankman-Fried 接受《紐約雜誌》專訪時也曾提及,在 2018 年時踏入加密貨幣領域時發現,這個市場存在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套利空間。

當時日本比特幣價格高於美國 10%、韓國比特幣價格高於美國 30%,他把握了這個價差,成立量化交易機構 Alameda Research。在整合一系列中介機構、包括主流之外的小型銀行後,利用了長達一個月的價差套利,日收入達到 2,500 萬美元。

雖然目前尚不可知機構的套利手法為何,才能支付 12% 的利息,但凡存在必合理,也許是交易討利、也許是價差套利,甚至是搬磚套利。

但有一點《彭博社》說對的。目前傳統銀行認為借錢給機構在加密市場套利是高風險的借貸,因此機構只能尋求資金成本較貴、風險較大的影子銀行。然而一旦市場變得高效,傳統銀行進場,現有的套利機會也會逐漸消失。

另一方面,影子銀行提供給用戶的存款年化報酬看來吸引人,但通常這些影子銀行並沒有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和其他消費者保護機構的擔保,《鏈新聞》要提醒讀者,留意相關風險,勿把雞蛋都放同一個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