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解讀 Hyperliquid:幣安首個真正的競爭對手、監管何時到來成隱憂

Crumax
分享
彭博解讀 Hyperliquid:幣安首個真正的競爭對手、監管何時到來成隱憂

短短兩年,從無人問津到去中心化永續合約交易所龍頭,Hyperliquid 已成為加密市場備受矚目的新勢力。從背後 Paradigm 和 Jump Trading 等巨頭支持,到月合約交易量突破 3,000 億美元,爆發式增長也引發外界對其去中心化「真實性」與潛在利益衝突的質疑。

Jump Trading 評 Hyperliquid :首個真正威脅幣安的競爭對手

彭博社以「數十億美元背後,鮮為人知的加密巨頭」為題報導,Hyperliquid 由前 Hudson River Trading 交易員 Jeff Yan 與化名開發者 iliensinc 共同創立,團隊僅約 15 人,總部位於新加坡。平台主打永續合約 (Perps),用戶能在鏈上自由交易且無需 KYC。

Hyperliquid 比特幣未平倉永續合約量

這種速度與匿名兼備的模式,使得 Hyperliquid 在短時間內竄升為 dYdX 與 GMX 等前幾個週期贏家的有力競爭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在今年稍早紐約的 Coinbase 峰會上,Jump Trading 總裁 Dave Olsen 甚至稱其為「首個真正威脅幣安的競爭對手」。

(11 人團隊創出 460 億 FDV!Hyperliquid 創辦人 Jeff Yan:自籌資金不依賴風投)

HLP 機制:解放流動性的「雞生蛋」困境

Hyperliquid 最大的特點在於鏈上訂單簿結合 Hyperliquidity Provider (HLP),解放永續合約最關鍵的流動性問題。

HLP 是一個自動化流動性池,用戶存入資金便成為莊家,系統會持續發布買賣報價,確保交易對手方存在。目前 HLP 資金規模已超過 5 億美元,被視為平台高速增長的核心引擎。

(我們正走向後 Hyperliquid 世代嗎?從流動性與風險拆解去中心化交易所發展)

造市商 Wintermute 的演算法交易員 Felix Buchert 表示:「如果沒有用戶,造市商就不會來;如果沒有流動性,用戶就不會來。」

你會遇到這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 Hyperliquid 做得很好的地方是引入了 HLP Vault,它基本上可以為任何市場報價。

但該設計同時引發爭議,HLP 成為交易對手的機制,恐怕會形成球員兼裁判的利益衝突。

前 Coinbase 高層 Vishal Gupta 批評道:「當你同時是規則制定者與參賽者,就沒人能相信遊戲是否公平。」

去中心化的灰色地帶:透明上鏈與權力集中能同時並存

Hyperliquid 強調每筆交易皆可鏈上驗證的透明度,然而實際運作卻顯示權力仍高度集中。

目前平台僅有約 24 個驗證者,而 Hyper Foundation 控制近三分之二的 HYPE 質押權重,足以主導治理決策。

回顧今年 3 月的 JELLY 事件,當單一代幣交易威脅系統穩定甚至可能造成嚴重損失時,HYPE 驗證者小組選擇回滾交易以避免 Vault 遭清算,揭開了 Hyperliquid 實際上沒那麼去中心化的事實。

(Hyperliquid 短時淨流出 1.4 億鎂,$HYPE 跌超 25%,復盤 JELLYJELLY 事件始末)

當時也引發外界質疑,Hyperliquid 是否只是假借去中心化之名、行中心化之實。

代幣回購飛輪:從流動性到資本市場的野心

另外,平台將大部分交易手續費投入 HYPE 代幣回購,形成了自我強化的飛輪模式。截至目前,負責回購的 Assistance Fund 規模已超過 14 億美元,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支持者視其為增長引擎,批評者則警告這是危險結構,稱當交易量減少時,回購將難以為繼。

Paradigm 對此表示,將成立一檔 8.88 億美元的納斯達克上市基金持有 HYPE,讓傳統投資者間接參與 Hyperliquid 生態。

HIP-3 升級:讓用戶能自行創造市場

談到近期 Hyperliquid 的 HIP-3 提案升級,社群開發者將能自行在 HyperCore 上創建並運行永續合約市場,無須審核即可上架。

部署者需質押 50 萬枚 HYPE 作為擔保,若存在濫用或市場操縱行為將被部分或全部沒收,這讓任何人都能在幾分鐘內建立新市場。

正如 Atlas Merchant Capital 共同創辦人 David Schamis 所言:「Hyperliquid 同時是 Coinbase (交易所) 與以太坊 (L1) 的結合體。」

該公司目前已產生遠超過 10 億美元的年化自由現金流,而全職員工不到 15 人。

監管多久會來?Hyperliquid 仍在灰色邊界

文末,彭博以監管角度切入,強調即便美國監管態度日漸放寬,但仍替 Hyperliquid 無國界且無需審核的敏感定位,能多久不被監管單位盯上打上問號。

正如 Jump Trading 的 Olsen 在會議上所言:「Hyperliquid 的成功暴露出監管框架的空白,而這個故事還正在發酵。」

(Hyperliquid 淪洗錢工具恐遭監管關切?資安團隊:James Wynn 也是同道中人)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