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減半降臨,分析師Willy Woo:交易所將成為比特幣拋售主力
隨著減半事件將近,加密分析師 Willy Woo 在 9 日發佈一系列推特並表示,比特幣區塊獎勵減半後,礦工將不再是比特幣的最大賣家,而加密貨幣交易所將成為最大的賣壓來源。
- 交易所形同稅務機構,減半後將造成其稅收(手續費)降低
- 期貨的普及減緩比特幣長期上升趨勢、增加了波動
Willy Woo 是哪位?
Willy Woo 推特追蹤人數高達 13 萬人,是最早提出比特幣 NVT 估值模型(Network Value to TransactionsRatio)的加密分析師。NVT 是根據比特幣網路的整體價值與鏈上交易量的比率,以此爲比特幣估值。

交易所如同加密稅務局
Woo 指出,交易所就像是交易者的徵稅機構,他們在比特幣交易中進行徵稅,並將收取的每一筆交易費用(BTC)在市場倒貨、轉換為法幣,這好比礦工把藉由減半而增值的比特幣拋售,因此在新的需求出現之前,市場仍需要時間消化。
You can think of exchanges as tax agents on traders. That tax, extracted in fees in BTC, gets dumped onto the markets and sold for fiat. It’s similar to miners where coins gained by diluting the supply get dumped on the market that new demand needs to absorb.
— Willy Woo (@woonomic) May 9, 2020
Woo 強調,這與一般交易的買賣不同,交易者買入或賣出的行為往往被描述得過於理想,每筆交易都是相匹配、每筆交易的買(賣)方都有一個對手方。但這裡所說的交易,實際上是指專業精明交易者所進行的買賣。
這裡我們可以理解上述兩個主要賣壓:
- 獎勵減半而向市場拋售的礦工,這是通貨膨脹(上漲)所造成的隱性稅收
- 向交易用戶徵稅並在市場上拋售的交易所
期貨對價格的深遠影響
除了來自礦工以及交易所的出貨壓力外,Woo 也提及比特幣期貨巨大交易量所導致的影響。他估算了 BitMEX 的手續費收入以及當前市場的比特幣供需額度:
- 減半前:礦工產出 1800 枚比特幣/天
- 減半後:礦工產出 900 枚比特幣/天
- 交易所手續費:1200 枚比特幣/天
這個論點是實施獎勵減半後,在比特幣價格不變、礦工出售量減少的情況下,交易所手續費收入勢必受到衝擊,因此交易所可能需要拋售比特幣來維持營運成本。而除了交易所以及礦工的賣壓外,Woo 認為最大的拋售壓力來自於期貨交易所,並解釋期貨影響現貨價格的其中原因。他指出:
以短線交易來說,一個 50 萬美元的抵押帳戶要產出每月 4 億美元的期貨交易量其實很簡單,而這筆交易會為交易所產生多達 8 萬美元的手續費收入,這好比當月中,一個持有 50 枚比特幣的帳戶向市場拋售 8 枚比特幣的價值。期貨交易為比特幣帶來了市場流動性,但現在它將成為比特幣看跌的最大壓力。
比特幣如何才能走向主流?
Woo 提到比特幣資產規模仍過小、以及期貨普及後的影響。他解釋說:假設大家都認為比特幣價格需要直線攀升,使市值超過 1 兆、10 兆,如此才能在全球發揮作用(我就是這麼想的),接著期貨交易出現了,它減緩了價格攀升的速度,並大大增加了波動性。他補充道:
通膨持續消減人民的財富,比特幣是法幣無限印鈔的對沖資產,但它需要超過黃金市值才能算是夠大的資產,才具有足夠的流動性來實現此目標。對於任何共同基金、甚至是億萬富翁來說,它真的太小了。
而 Woo 承認了他也是從事期貨交易的一員,而他認為「現貨投資者」以及「HODLers」才是推動比特幣前進的天使。
鏈新聞常態性整理推特上知名分析師的相關論述,但投資者在交易的路上仍應有自己的原則,事實上,本篇的 Willy Woo 曾在去年 5 月推出加密對沖基金 Adaptive Capital,但在 3 月市場崩盤後宣告倒閉,因此,相較於上漲下跌的猜測、或盲目跟單,具備優異的資金管理以及穩健的投資心態或許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