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結束了嗎?Pompliano 寫給徬徨的投資者

DW
分享
牛市結束了嗎?Pompliano 寫給徬徨的投資者

上週後段市場的劇烈拋售,使原本樂觀的氛圍驟然轉冷。科技股急跌、比特幣 BTC 同步下滑,加上社群輿論對牛市是否即將終結的追問,都讓投資者感受到久違的壓力。不少人擔心比特幣是否會再出現過去那種七成以上的大幅修正。然而,在被恐懼淹沒之前,更需要追問的是市場真正發生了什麼事?知名比特幣巨鯨投資者 Pompliano 在最新的 Podcast 節目中做出以下分析。 

市場兩大支柱開始鬆動

今年推動市場的力量主要來自人工智慧狂熱的期待與利率下降循環,讓資金重新湧向風險資產,人工智慧浪潮帶來的巨大基礎建設需求,讓科技股獲得高估值的正當性。然而,這兩個支柱近期都出現不穩。聯準會是否會在十二月啟動降息仍存不確定性,部分決策者仍可能反對。人工智慧企業的資金壓力也因 OpenAI 直言需要政府支持而暴露在鎂光燈下,投資者開始質疑一間預計今年營收將達兩百億美元的公司,是否真能支撐龐大到一點四兆美元等級的基礎建設承諾。於是市場開始反思人工智慧相關資產的估值是否過度樂觀。

Pompilano 提出 Niles Investment Management 創辦人 Dan Niles 的觀察:今年推動股市上行的關鍵力量其實只有兩項:寬鬆的資金環境與對 AI 的狂熱期待。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 利率重啟下降循環,使市場流動性改善,這為高估值科技股、成長股、甚至投機型資產提供養分。
  • AI 帶動的資本支出熱潮。
  • 投資人押注 AI 將成為下一個跨世代科技浪潮,相關企業激增的硬體支出把半導體、資料中心等供應鏈價格推至高點。

然而,過去兩週這兩項關鍵支柱卻開始鬆動:聯準會是否能在 12/10 降息仍有變數,甚至可能遭到多位委員反對。OpenAI 直言 AI 基礎建設成本龐大,需要政府支持,投資者開始質疑企業是否能承受長期投入。當市場開始質疑利率前景與 AI 敘事的「可持續性」,目前的高估值自然首當其衝。結果就是:

  • 標普500 上週微幅上漲 0.1 %
  • 七大巨頭(Magnificent 7)卻下跌 1.1 %
  • AI 指數更重挫 3.2 %
  • 超依賴資金面的羅素2000下跌 1.8 %

這些波動揭示了一個事實:市場正在重新定價未來,而價格永遠比情緒誠實。

價格快速反應市場疑慮

市場的重新定價立刻反映在指數上。標普五百雖然略有上漲,但科技權值明顯承壓,七大科技龍頭同步下跌,人工智慧相關指數更出現超過三個百分點的跌幅。依賴寬鬆資金的中小型企業受到更大衝擊,羅素二千指數接近兩個百分點的下滑,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分公司仍處於虧損狀態,使其估值在利率不確定時變得格外脆弱。這些細微但一致的調整,顯示市場正在重新評估未來,而價格通常比情緒更早說出方向。

白宮試圖穩定民心

面對市場疑慮,白宮與政策官員迅速出面試圖穩定民心。川普政府經濟顧問 Kevin Hassett 強調購買力在新政府任內回升 1200 美元,正逐步修補通膨造成的損害。財政部長 Scott Bessent 更預測 2026 年上半年,美國實質購買力將大幅改善。值得注意的是,Bessent 明確表示他不會用統計數據去說服人民,因為他們其實沒那麼不舒服。近年美國民眾的主觀感受與官方數據明顯脫鉤,這也反映在選民情緒與消費行為上。政策並非市場走勢的唯一驅動,但市場絕對不會忽視政策訊號。

面對情緒動盪,政策官員迅速出面說明。白宮經濟團隊指出,在拜登政府期間,家庭實質購買力因通膨下滑約三千美元,而川普政府上任後則回升約一千兩百美元,試圖強調生活成本可能正在改善。財政部長則認為,能源價格與利率的下降將在未來兩年顯著提升家庭的實際購買力。他同時承認,純粹依賴統計數據無法完全反映民眾的感受,也不會試圖說服民眾「其實沒那麼糟」。在民眾主觀感受與官方數據逐漸脫鉤的環境中,這樣的坦率反而讓政策訊號更具說服力。

零售投資者結構正在改變市場

在經濟壓力仍存的情況下,美國普通家庭卻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湧入金融市場。年收入介於三萬至八萬美元的群體中,已有超過半數擁有投資帳戶,而其中近一半是在過去五年內新增。Robinhood 兩千五百萬使用者中,將近一半是首次開設投資帳戶。二十五歲族群中,現在已有接近四成擁有投資部位,而在二〇一五年時這個比例僅為約六趴。收入低於中位數的家庭,現在佔摩根大通投資帳戶的三分之一,高於十年前的兩成。四十歲以下投資者的股票持有量更自二〇二〇年以來增加約三倍。這場零售投資者的結構性崛起,使市場的資金來源變得更廣、更年輕,也更加持久。

企業獲利仍是市場最硬的底氣

無論情緒如何,企業獲利的強勁表現才是市場最實質的支撐。在效率提升與科技導入的雙重作用下,許多大型企業能以更少的人力創造更高的利潤,價值與產能同步提升。市值達兆美元等級的企業依然維持接近三成的年增長率,這些成果不是敘事或預測所能偽造,而是真實競爭力的展現。只要企業獲利不減,市場就不會輕易步入長期熊市。

比特幣的極端恐懼未必意味崩盤

在加密市場,恐懼與貪婪指數已連續八天維持在極度恐懼的水平。歷史資料顯示,每當指數跌破二十,比特幣後續的表現往往不俗。過去的平均結果顯示,在極端恐懼出現後的一天通常會小幅上漲,一週後呈現明顯回穩,一個月後平均接近兩成的漲幅,三個月後常出現超過六成的累計上漲。雖然歷史不能預測未來,但這些數據普遍暗示極端恐慌通常不是崩盤前夜,而是新一輪上行周期可能醞釀的階段。

修正並非終結,牛市基礎仍未改變

綜觀整體環境,市場目前更像是在進行一次健康的修正,而非牛市的終章。利率的不確定性與人工智慧資金壓力引發短期波動,但推動市場上行的深層力量仍在,包括企業獲利、創新科技、多元資金來源與年輕投資族群的快速成長。這些因素構成了牛市不易結束的底層邏輯,也是支撐市場繼續前行的主要動能。

面對波動,最需要檢視的往往不是市場,而是自己的投資組合。如果短期下跌令投資人無法安心,可能意味著部位過度集中、槓桿過高,或標的與自身風險承受度不符。市場的震盪永遠存在,但長期投資人的勝利往往來自於能否在情緒劇烈變動時保持耐心。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