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悲觀主義、擁抱成功案例的指數成長:為何加密貨幣總有「末日感」?

Crumax
分享
拒絕悲觀主義、擁抱成功案例的指數成長:為何加密貨幣總有「末日感」?

面對市場低迷與信心衰退,越來越多悲觀聲音在產業中浮現。然而,DeFi 研究員 Monk 在最新文章中對這股風潮表達斥責。他認為加密產業的現況與 1990 年代網路泡沫相似,真正的創新仍在混亂中持續萌芽。他呼籲加密社群拋開短視的悲觀主義,擁抱長期的加密樂觀主義。

悲觀主義氾濫:為何加密市場低迷總是帶來「末日感」?

Monk 指出,近一年來加密社群充斥著對產業未來的質疑與抱怨。許多人認為代幣經濟崩壞、專案品質下滑、詐騙氾濫且價值一再被稀釋,導致信心崩潰。但他認為:

真正讓悲觀情緒蔓延的原因是「市場參與者越來越難獲得超額報酬」,這導致了一種讓人沮喪和不耐煩的感覺。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當散戶體驗到如風險投資般的高失敗率時,就誤以為是創新枯竭。然而這並非創新停滯,而是資產結構使然:「加密市場讓所有人都成了『早期投資人』。」

(Web3 創新已達天花板?從代幣化到融資市場,加密貨幣的未來價值在哪裡?)

產業亂象:開放新創的成長陣痛

Monk 承認,加密領域在現階段確實存在結構性問題,包括:

  • 代幣模型大多設計失衡或投機導向

  • 開發者素質參差不齊

  • 治理效率與透明度不足

  • 投機與短視交易氾濫

他把這些情況歸因於三大根源:「監管不確定性、資產發行門檻過低,以及長期獎勵投機行為的歷史。」

但他認為,這些問題都是開放且年輕的新創產業必經的磨合過程,並且都是能夠被解決的。

歷史軌跡:加密貨幣正走在網際網路的舊道路上

為了說明悲觀其實是多餘的,Monk 將加密產業的現況與 1990 年代的網路泡沫做對比:「當時有超過九成的網路公司倒閉,有成千上萬的公司沒有上市,並讓他們的投資人損失慘重。」

他強調,亞馬遜 (Amazon) 股價也在當時兩年內下跌超過 90%,隨後仍催生了 Google、PayPal 和 Facebook 等巨頭。

如今的 AI 產業也正重演著歷史:「千百家公司在炒作過後消失,少數倖存者將主導未來。」

(Pompliano:AI 造成 一億人失業是假議題?資本市場泡沫化真實存在嗎)

為何加密貨幣的失敗特別讓人痛苦?

那如果在所有新創科技產業中,有 99.9% 的投機者都失敗了,為什麼加密領域的失敗卻特別讓人痛苦呢?

Monk 解釋道:「因為我們將公開交易的股票代號,附加到每個創業專案上,基本上將每個人都變成了創投投資者。」

可想而知,我們的投資組合將會是一個充滿地雷的領域,許多代幣隨時可能下跌 90%。

從泡沫到基礎設施:加密貨幣的真實突破

Monk 同時列舉了加密產業在過去十年中達成的關鍵成就,具體包括:

Monk 認為已找到產品市場契合度 (PMF) 的加密貨幣產品
  • 比特幣作為一個能抵禦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點對點網路,保護著數千億美元的價值

  • 智能合約網路建立了抗審查的全球金融基礎

  • 穩定幣實現即時且低成本的跨境匯款

  • DeFi 帶來透明的借貸與全新市場結構

  • DEX 交易量與 Robinhood 相當,更把收益回饋給用戶

  • NFT、迷因幣與社群文化催生新型態的資本形成模式,如 ICO 與 Bonding curves

他強調:「我們為所有能上網的人提供了一個新興的替代方案,取代了他們因公民身份而被迫接受的金融體系。」

我們每年都給市場許多機會,在雜音中以極低的估值買入世代相傳的科技新星,這些具有強大競爭力的挑戰者每隔一兩年就會出現。

從短期失望到長期信念:選擇加密樂觀主義

文末,Monk 引用了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的名言:「科技進步是指數而非線性的。」

他認為加密的成長軌跡亦然,並預期未來三年內,將有二十個以上具產品市場契合 (PMF) 的協議出現。

Monk 表示:「當華爾街與各國政府終於開始正視這個產業時,早期信仰者卻陷入懷疑,我們是時候該拒絕這種悲觀並擁抱樂觀主義了。」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