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分鐘內蒸發 190 億美元:山寨幣暴跌真相揭密,元兇不是幣安?

Elponcho
分享
幾分鐘內蒸發 190 億美元:山寨幣暴跌真相揭密,元兇不是幣安?

2025 年 10 月 11 日,加密貨幣市場突遭重擊,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加徵 100% 關稅,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恐慌,連帶拖垮了整個加密市場。短短數小時內,市值蒸發逾 190 億美元,超過 200 億美元的合約被清算,山寨幣在 Binance(幣安)等交易所慘遭血洗,多數幣種一度暴跌超過 90%,甚至出現報價瞬間歸零的極端情況。

但這場災難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幣安背後是否有操作痕跡?還是整個加密市場的結構性問題浮出台面?知名 KOL 與業內人士的觀點揭示了這場「連環清算」背後,深層次的系統性脆弱。

(USDe 閃崩風暴:史上最大單日清算,重創加密市場、幣安出現訂單簿故障)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幣安不是罪魁禍首?做市商機制遭質疑

知名加密 KOL Jerryiscat 在 10 月 11 日發文指出,這場山寨幣大崩盤的根源,並非來自幣安交易所本身,而是與整體市場的做市商機制密切相關。

他強調:「幣安可能不夠善良,但絕不愚蠢。」作為全球最大加密交易所之一,幣安的撮合系統在極端行情下依然穩定運行。真正導致流動性崩潰的,是高度槓桿化的中性做市商(Neutral Market Makers)與套利機器人,他們在市場波動劇烈時撤單或變成主動賣方,最終觸發清算連鎖反應。

山寨幣暴跌劇本:一場算法與風控的惡性循環

Jerryiscat 梳理了這場暴跌的連鎖劇本:

1. 初始階段:市場尚穩,做市商與套利機器人為訂單簿雙邊提供流動性,確保用戶交易順暢。
2. 外部衝擊:川普關稅消息引爆美股下跌,恐慌情緒傳導至加密市場,尤其在亞洲清晨 5 點(流動性最差時段)影響尤甚。
3. BTC 下跌引爆清算:比特幣(BTC)價格急挫,誘發槓桿合約連環清算。
4. 風控觸發:做市商機器人資金池的穩定幣(如:USDT)開始枯竭,迫使其賣出持倉以自保,反而加劇幣價下跌。
5. 流動性崩潰:愈來愈多做市商撤單,訂單簿買單消失,市價賣單卻暴增,山寨幣價格無人承接,劇烈跳水。
6. 資金流撤退:為了補倉主帳戶,機器人不得不大舉清倉小幣種,maker 變成 taker,市場失控。
7. 後期干預與反彈:大戶與機構開始介入,進行止跌操作,市場逐漸回穩,流動性緩慢回升。

Order Book vs AMM:市場結構性風險浮現

知名加密 KOL「加密韋馱」進一步指出,這場危機暴露出中心化訂單簿(Order Book)系統的先天缺陷。他認為:

訂單簿的報價並不基於實際流動性支撐,價格只是表象,實際成交量與深度不一定匹配。

相較之下,鏈上自動化做市商(AMM)如:Uniswap,會依據流動性池實際深度進行報價,更難「虛構」價格,系統較具透明性。VC之所以偏好 Order Book,是因其能在人為干預下製造短期價格視覺假象,有利於炒作與市值管理。

簡言之,訂單簿系統在極端行情下,極易由於「無流動性支撐的報價」產生瞬時暴跌,甚至出現 IOTX 或 Atom 等代幣報價歸零的情況。

幣安有沒有「助攻」?韋馱:有,但是被動角色

當被問及幣安是否在此次崩盤中「推波助瀾」,Jerryiscat 坦言:「有的兄弟,絕對有的。」而加密韋馱則補充指出,作為市值最大、流動性最深的交易所,幣安理所當然成為價格發現的第一現場,在極端行情中,自然會表現出最劇烈的價格波動。

他還批評部分交易所藉此吹噓自身風控,實則只是價格傳導延遲、對沖機制不足,錯誤解讀成「穩定」。

去中心化交易所真的是解方?風險仍在演進

雖然一些觀點認為去中心化永續合約(Perp DEX)如:GMX 等 AMM 平台能有效避開訂單簿系統的脆弱,但韋馱也提醒,這類平台的預言機價格傳導仍可能出現延遲,極端行情下一樣會「被插針」,只是形式不同。

他指出,如果未來暴跌持續時間更長(1~2小時以上的「階梯式溃败」),那麼不論是 AMM 還是 CEX、或小型 Order Book 交易所,都可能面臨更嚴重的流動性衝擊。

極端市場下,誰該為風險買單?

這場山寨幣大暴跌,不僅震撼了市場,也讓投資者與從業者重新審視加密市場的核心機制。做市商的槓桿風控、訂單簿系統的脆弱性、甚至是去中心化機制的限制,無一不在此次事件中被放大檢驗。

或許,問題不在於幣安或其他交易所的好壞,而在於整個系統在極端環境下的應變能力與風險傳導模式。而最諷刺的現實是:真正能撐住市場的,不是風控系統,而是交易平台能不能「賠得起」。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