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斯達克向 SEC 申請交易「代幣化股票」:結算維持 T+1,不開放 24 / 7 交易

納斯達克交易所 (Nasdaq) 於 9/8 正式向美國證交會 (SEC) 提出規則修改申請,要求允許「股票、ETF」在交易所中以「代幣化」來進行買賣。
納斯達克董事會於 7 月通過提案
納斯達克董事會於今年 7/30 通過提案,授權向 SEC 正式遞交修改申請文件。
提案重點包括修改 Equity 1 的定義與 Equity 4 的下單、撮合、路由規則,確保代幣化股票能在既有系統中合法交易,並與傳統股票維持一致的市場規則。
Equity 1:定義與範圍
該部分是納斯達克規則指引 (Nasdaq Rulebook) 的基礎章節,用來定義各種關鍵名詞與概念。
-
Security(證券):在這次提案中,納斯達克要求擴充定義,把「代幣化證券」(Tokenized Security) 納入。也就是說一檔股票可同時以「傳統形式」或「代幣化形式」存在。
-
影響:這是根本性的更動,因為一旦「證券」定義中納入代幣化,所有後續規則 (下單、撮合、清算) 都會承認代幣化股票等同於傳統股票。
Equity 4:下單、撮合、路由規則
這是操作層面的重點,涵蓋投資人與券商在市場中的實際交易流程。
-
Rule 4756 (Order Entry,下單):投資人在輸入委託單時,可以加上「Tokenization Flag」來標記。這個標記決定了成交後是否要走「代幣化清算流程」。
-
Rule 4757 (Order Execution,撮合):代幣化股票與傳統股票會放在同一個訂單簿 (Order Book),不會因為是代幣化形式就享有優先順序或不同規則。
-
Rule 4758 (Order Routing,路由):成交後,如果訂單帶有代幣化標記,系統會把結算指令傳給美國存款信託公司 (DTC),由 DTC 負責將傳統股票轉為代幣化版本,再分配到數位錢包。
何時使用傳統清算,代幣化清算又如何運作?
文件指出,假設投資人在下單時沒有勾選代幣化標記,交易就會走傳統清算流程,透過全美證券清算公司 (NSCC) 來處理,並維持 T+1 結算。
文件也表示 DTC 正開發代幣化清算與結算基礎設施,最快 2026 年第三季 (Q3) 上線,仍需監管審查與批准。如果投資人在下單時勾選代幣化標記,清算流程就會做出以下改變:
-
成交後,系統會把「代幣化清算指令」送到 DTC。
-
DTC 會從會員帳戶把等值的傳統股票轉到一個控管帳戶,並在區塊鏈上鑄造等量的「代幣化股票」,再把這些代幣分配到會員指定的數位錢包。
-
區塊鏈上的代幣交易記錄,會持續與 DTC 帳面數據進行比對、調整,確保雙方資料一致。
文件也明確強調:
「即使是代幣化清算,目前也不會是即時結算,初期一樣是 T+1。」
結算仍維持 T+1,暫時不開放 24/7 交易
納斯達克以 Invesco QQQ ETF 作為代幣化測試案例,在代幣化版本與傳統版本上被認定為「權利完全等同、屬於同一上市證券」時,兩者會置於同一本訂單簿,以相同規則撮合與回報行情。
文件指出,結算依舊維持 T+1,並未改為即時清算。初期交易時間仍遵循現行制度,暫不開放 24 小時交易。
(註:Invesco QQQ ETF,是一檔追蹤 Nasdaq-100 指數的 ETF,主要成分股都是美國科技巨頭像是 Google、Amazon、Meta,是最受投資人關注的科技股 ETF之一。)
三大重點與後續程序
納斯達克在文件中特別強調三大原則:
- 代幣化交易必須留在國家市場系統 (NMS),避免流動性碎片化並保障全美最佳買賣價 (NBBO)。
- 必須完整確保投資人權益,否則代幣化交易只能歸類為「衍生品」或「存託憑證」。
- 透明度、監管標準需與現行規則一致,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FINRA) 與 SEC 將全面監管。
納斯達克同時提醒,歐洲已有平台僅提供價格漲跌的代幣化產品,卻沒有投票與股息發放機制,容易誤導投資人。人稱「加密媽媽」的 SEC 委員 Hester Peirce 也重申「代幣化證券就是證券」。
接下來,SEC 將進入公開評論期,並須在 45 天內決定是否批准或延長審議 (最長 90 天)。納斯達克承諾,在正式接受代幣化交易前,至少會提前 30 天公告市場。
(註:全美最佳買賣價 NBBO,表示證券商有義務替投資人拿到當下全美最好的價格,這是法律規定的市場保護機制。不論是股票,還是期權交易都適用這套制度。美國金融業監管局 FINRA 主要監管美國的證券業務人員與券商,如果 SEC 是裁判長,那 FINRA 就像是底下的裁判。 )
(道瓊前進指數代幣化!S&P 500 先試水溫,道瓊工業指數緊隨)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