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想淪史上最大黑金工廠:詐團 23 億洗錢金流藏不住、14 位涉案遭起訴

全台設有 45 間門市的幣商「幣想科技 Bitshine」經檢警追查發現,該所一直都是詐騙集團的洗錢工具,一年多內讓千名受害人者血本無歸,詐騙金額高達新台幣 12 億元。主嫌施男等 14 人如今遭檢方起訴,可以說是全台史上最大規模的虛擬貨幣詐騙案之一。
(提醒:被告未經審判證明有罪確定前,推定其為無罪)
假合法包裝,幣想成洗錢溫床
據 ETtoday 報導,檢警指出,主嫌施男出身黑道勢力天道盟正義會,他先透過來自另一家海外交易所 的資金,以新台幣 1,920 萬等值的 USDT 收購「幣想公司」,藉此取得金管會洗錢防制聲明的外殼,對外宣稱「金管會唯一授權」。
隨後,他與同夥在全台設立超過 40 間加盟門市,對外販售 USDT,加盟主需繳納高額權利金與保證金,而門市店員則負責現金的收受與轉移。表面上是合規交易,背後金流卻完全由詐團操控。
據悉,詐騙集團透過臉書和交友平台投放「假投資」廣告,引誘被害人帶現金到店買幣,店員更手把手帶領被害人通過身份驗證 (KYC),隨後收取現金換 USDT。
(幣想洗錢案內幕曝光:天道盟砸千萬插旗、刑事局曝還有 4 個未爆彈)
複雜金流操作,打造幣流斷點
檢方調查揭露,整個洗錢機制設計精密:現金入金後,先由保全公司轉匯至王姓男子控制的「百大公司」帳戶,接著匯兌成美元再購入 USDT,最後流入海外交易所錢包,再轉往匿名錢包,藉此製造幣流斷點,讓警方難以追查。
短短一年多時間,全台已有 1,539 人受害,詐騙金額高達新台幣 12.7 億元,洗錢金流更突破 23 億元。
檢警全台搜索 48 處據點,查扣價值約新台幣 2,000 萬元的 BTC、USDT 與 TRX 等虛擬貨幣、現金 6,049 多萬元、公司帳戶存款 1,240 萬元、法拉利 Roma 與瑪莎拉蒂各一輛,總計約 1.13 億元資產。
分工縝密:幣想與 海外交易所 高層參與其中
檢方追出 14 名被告的分工,幾乎涵蓋公司各個環節:
-
施男:核心主嫌,主導收購幣想、招商與盤口。
-
楊男:海外交易所亞太區商務總監,協調詐團與盤口。
-
王男:百大公司負責人,管理金流。
-
林女:海外交易所亞太行銷總監,推動品牌宣傳。
-
黃、許、李男:海外交易所商務開發,招攬 KOL 與代理,靠交易量抽成返佣。
-
兩位陳姓男子:分別為產品經理與社群小編,負責網站維護與社群經營推廣。
-
羅男、蘇男:基隆店與信義店店長,負責收錢換幣。
-
葉女:法遵長,設計形式化的 KYC 制度。
-
蔡男:風控主管,負責名義上的提幣審核,實遭詐團繞過。
-
古男:另涉詐欺,假稱能協助洗防登記,詐取 300 萬元。
這樣的組織架構,可以看出幣想與海外交易所在業務上的深度重疊。
(海外交易所 回應 BitShine 洗錢爭議:支持反詐,啟動內部核查機制)
知情人士喊冤:施男不是黑道!都是羅男惹的禍
知情人士投書鏈新聞表示,施男是用借來的資金收購幣想科技,也並非黑道。報章媒體上寫到林女為施男妻子一事,也並非事實。他聲稱,推廣幣想公司、建立幣想社群媒體、門市推廣相關的是羅男,並非 海外交易所 那些員工,是主要牽線人,他才是實際的全門市營運經理。
法律攻防:主嫌否認、檢方求重刑
面對檢方指控,施男全盤否認,聲稱只是收購公司經營加盟,資金來源也只是借貸。楊男和王男雖承認幣想與海外交易所高度重疊,但聲稱僅是商務與金流上的合作。其他被告大多強調自己只是受雇員工,對詐騙和洗錢一事並不知情。
檢方最終依加重詐欺、違反洗錢防制法、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與未登記提供虛擬資產服務等罪起訴 14 人,對主嫌施男求處 25 年徒刑。
楊男和王男若配合自白與繳回犯罪所得,得依法減刑;其餘涉案人員則建議從輕量刑,部分可考慮緩刑;古男則另案建議判刑 5 個月。
虛擬貨幣詐騙猖獗,檢方示警須嚴懲
檢方痛批,此案凸顯虛擬貨幣市場的監管漏洞。施男等人假借合法名義,卻與詐團狼狽為奸,導致上千名民眾受害,財產損失慘重,更嚴重侵蝕社會信任。尤其主嫌犯後並不認罪且態度惡劣,必須嚴懲,才能有效遏止日益猖獗的虛擬貨幣詐騙。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