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卡消費知多少?PayFi 產品經理帶你拆解加密貨幣金融卡背後六大關鍵角色

Neo
分享
U 卡消費知多少?PayFi 產品經理帶你拆解加密貨幣金融卡背後六大關鍵角色

U 卡,也就是使用穩定幣丶加密貨幣作為支付方式的金融卡已成潮流。不論是交易所丶公鏈丶第三方業者都已涉足這個賽道。一些業者更是推出一鍵發卡功能,讓品牌能套皮發卡。不過事實上打造一張 U 卡遠比一般 Web3 專案複雜,並非僅憑一段智能合約就能落地。它牽涉到從金融機構授權、合規審查,到法幣清算與鏈上資產兌換的完整流程。

專注於 PayFi 及穩定幣的 KOL Kay 就在推特上分享要完成一張能夠在實體店面刷卡消費的加密卡,至少需串聯六個關鍵參與方,包括卡組織、BIN 提供商、發卡機構、卡計畫管理方、法幣與加密貨幣的兌換商,以及卡片生產與技術整合商。

發卡組織是產業最上游

發卡組織就是 Visa丶MasterCard 等。作為產業最上游的網路與規則制定者,發卡組織擁有全球最大規模的支付清算網路。它們將「銀行識別碼 (BIN)」分配給具資格的金融機構,為發卡鋪路。全球主要卡組織包括:Visa、MasterCard、美國運通、銀聯、JCB 及 Diners Club。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銀行識別碼提供商通常為持牌銀行或支付機構

BIN 提供商通常為持牌銀行或支付機構,負責申請與管理 BIN,並審核其他專案方的發卡資格。它們允許合作方掛靠其 BIN 進行發卡,同時協助底層的風控與清算流程。對加密友好的業者有:Evolve Bank、Stride Bank、Railsr、TransactPay 等。

發卡機構是整個產業鍊核心

發卡機構 (Issuer) 就是市面上用戶卡帳戶的實際創建者,負責 KYC/KYT 合規審查、法幣託管、交易處理等功能。儘管與鏈上資產無關,發卡機構卻是實現法幣流轉的核心角色。許多 FinTech 公司如 REAP、Airwallex、Striga 等,也常與加密卡專案合作。

筆者補充,Morph 背後的 DCS Card Centre 應是屬於這個層級。

(後 Layer 2 時代,Morph 是下一個空軍標的?最強U卡已誕生?一文詳解 Morph 願景丶產品)

市面常見 U 卡專案多為卡計畫管理方

卡計畫管理方:U 卡專案方主要擔任此角色,負責產品設計、用戶介面開發、API 接入、行銷與客戶服務等。他們需與發卡機構密切配合,共同執行風控、KYC 等程序。常見實例包括:Infini、Bybit Card、Bitget Card、Solayer 等。

(Solayer 翡翠卡重磅襲來!公鏈打造的 U 卡特點丶使用場景及申請教學大公開)

Moonpay 扮演鏈上資產與法幣轉換橋樑

法幣與加密貨幣兌換商扮演鏈上資產與法幣轉換的關鍵橋梁,讓用戶可將 USDT 等加密資產兌換為美元等法幣後打入發卡帳戶。代表性服務提供商有:MoonPay、Banxa、Legend Trading,或自建渠道如 Circle API。

BaaS 業者提供一站式技術整合方案

卡片生產與技術整合商負責製作實體卡,以及負責虛擬卡 API。整合 Google Pay丶Apple Pay 等支付工具。老牌製卡廠如 IDEMIA、G+D、Tag Systems 擁有廣泛的全球市場,另有新型 BaaS (Banking-as-a-Service)業者提供一站式技術整合方案。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