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建設崩塌 到處都是爛尾樓 企業欠薪,中國經濟成長不足 3 % 的真實現況分析

近期日本的文藝春秋Plus公式節目中,主持人高橋郁也訪談東京財團主席研究員柯隆(註1)與作家安田峰俊(註2)探討了中國經濟的複雜現況,深度剖析其中的黑暗面。主持人開場即提出了中國目前面臨的嚴重社會問題,尤其是勞資問題和工人集體抗議事件,引出兩位嘉賓深入討論對於中國經濟現況的見聞和想法,話題涵蓋企業欠薪嚴重、工人集體罷工、房地產泡沫化、面子工程崩塌和貿易環境惡化等問題。以下為重點整理編譯。
經濟成長放緩,貧富差距擴大
儘管中國政府在 2023 年初設定了 5 % 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實際上,據柯隆的觀察,目標可能難以實現。他提到儘管政府宣稱經濟穩定增長,但從數據來看,政府的收入增長僅為 1.4 %,遠低於預期的 5 %。此外,運輸業的表現也未能支持整體經濟增長,國內鐵路貨運的增長僅為 2.8 %。
兩位嘉賓一致認為,中國遭遇了內外雙重挑戰,加上疫情的持久影響、內需不足、以及貿易環境的惡化,讓中國經濟步入了停滯狀態。安田更進一步指出,這種情況對大學畢業生、工人等低收入群體的影響尤為深刻,越來越多的人因收入縮水而陷入貧困。
中小企業拖欠薪資成為普遍常態
中國的薪資問題成為了當前的焦點,尤其是中小企業中,不付工資的問題屢屢發生,導致了工人集體示威抗議。部分工人甚至因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據柯隆分析,此現象的背後深層原因與中國的經濟結構、疫情後的社會停滯以及中美貿易摩擦有著密切的關聯。
根據兩位嘉賓的觀察,中國的薪資狀況未見好轉,且在多個行業內,薪資拖欠成為普遍問題。尤其是連軍隊等公機構的工資,也會遭政府的剋扣,這些問題在社會上造成了廣泛的不滿和信任危機。安田指出,不僅小型企業,甚至大型國有企業也面臨類似情況。兩位專家皆表示,諷刺的是中國為共產主義國家,工人的保障甚至低於純粹的資本主義國家,剋扣薪水成為常態,讓底層工人也集體反動起來。
工會由共產黨控制
談及中國的工會,安田和柯隆指出,雖然中國有工會組織,但這些工會大多由共產黨控制,並未真正代表工人利益。事實上,這些工會已經淪為了維護政府和企業利益的工具,而非一個可以為工人爭取權益的機構。這使得工人們在面對工資問題時,缺乏有效的渠道和支持。
這種現象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尤為明顯,尤其是在大型企業和外資企業中,工人的薪資經常被拖欠或剋扣。這些問題在當地社會中激起了不滿,對社會穩定造成長期影響。
房地產泡沫化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房地產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柯隆提到,由於房市泡沫,許多建案被迫停工或延遲,導致了大量工人的工資被拖欠。許多建築公司無法按時支付分包商,甚至拖延了數月之久,這使得很多分包商面臨現金流困境,員工的薪資也隨之受到影響。
此外,中國的高鐵和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也引發了關注。儘管中國在世界上擁有最長的高速鐵路,但由於過度建設,未來的維護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安田提到,許多新建的基礎設施未來可能會因為缺乏資金和維護而出現安全隱患,這對中國的經濟增長和國際形象都是一大威脅。
中國基礎建設的隱憂:表面光鮮亮麗,背後隱藏危機
在中國推動大規模基礎建設的背後,表面繁華常常隱藏著難以忽視的問題。柯隆和安田峰俊在討論中提到,儘管中國的基礎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這些快速推進的工程背後,卻常常因為品質問題以及設計缺陷而面臨隱患。
面子工程崩塌
柯隆提到,最近他到寮國考察時,看到了一條由中國援建的高速鐵路,這條鐵路從中國延伸至寮國,開通至今已有四年。然而,儘管這條高鐵起初看起來光鮮亮麗,但四年後的狀況令人擔憂。柯隆表示,火車已經相當破舊,車站也顯得髒亂,這表明該項目的維護問題已經逐漸暴露。這樣的情況並非個例,他擔心世界各地的中國基礎建設都將面臨同樣的命運。
安田補充道,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基礎建設的「面子工程」。許多基建最初開工時,便確定了具體的完工時間,不顧及施工過程中的細節和後期維護。安田指出這些建案往往為了趕上重要的施政報告或重大節日而急於完工,這樣的推進方式雖然能在短期內達成面子上的成功,但長期來看卻可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許多重大項目開發案,開工和竣工日期常常要迎接重要領導或媒體的視察,展示中國的建設能力,但施工時的品質和後期維護卻經常被忽視。
這一點在中國的高速鐵路、橋樑和大型建築中屢見不鮮。安田舉了日本舉辦萬國博覽會時的情況為例,在日本,媒體會提前報導大阪可能無法按時完工的問題,但在中國,這樣的情況常被隱瞞蓋過去,直到建設完工,問題才暴露出來。安田形容,這些建設在竣工初期看起來美觀壯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基礎設施卻開始暴露出明顯的問題,就像寮國高鐵一樣。
中國鄉鎮處處出現鬼域景象
柯隆談到中國地方官員推動基建的主要問題:過度建設。這些開發案為了提升地方官員的形象,常常在沒有充分考量實際需求的情況下進行建設。他們會在原本並不適合建設的地區規劃大規模的項目,最終導致變成 Ghost Town 鬼域,這些地方興建的大型住宅區、商業中心,因為缺乏真實需求而成為空城和爛尾樓,成為中國基建浪費的象徵。
地方政府興建新城市時,過分依賴中央政府的資金支持,忽略了城市發展的長期規劃和實際需求。安田曾經考察過的一個地方,當地政府決定在一個偏僻的湖區建造一座新城,宣稱這將是智慧城市,甚至計劃引入自駕車等先進技術。然而,當他親自到訪時,卻發現這個建案計劃幾乎已經停擺,城市基礎設施甚至都被廢棄,空置的公寓樓遍布整個城區。
根本原因為短視
兩位專家一致認為,中國的基礎建案背後往往是因為短期政治利益的推動,缺乏對長期社會需求的考量。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官員通常更注重展示成果,而忽視了實際可行性和維護問題。這不僅加劇了基建質量的問題,也讓中國的許多基建項目在短期內光鮮亮麗,但長期來看卻可能成為社會和經濟的沉重負擔。
註釋1
柯隆(東京財團資深研究員)
出生於中國南京。 1986 年畢業於南京金陵科技大學。 1988 年去日本,1992 年畢業於愛知大學法經濟學部。 1994 年獲得名古屋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曾在長期信貸銀行研究所和富士通經濟研究所工作,於 2018 年加入東京財團政策研究所。同時,他也擔任靜岡縣立大學全球區域中心的教授。近期著作為「中國的房地產泡沫」(文春新書)。
註釋2
安田峰俊(作家)
1982年出生。廣島大學文學研究科碩士畢業。作品「1989年的六四事件會重演嗎? 」近期著作有「了解民族就了解中國:大國走向帝國的本質」(中古新書社)。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