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eye|深度解析幣安Launchpad專案Open Campus(EDU)
作者:Biteye 核心貢獻者 Lucky
編輯:Biteye 核心貢獻者 Crush
*全文約 2800 字,預計閱讀時間為 5 分鐘。
4 月 21 日,據幣安官方公告,Binance 即將上線第 31 個 Launchpad 項目 Open Campus(EDU),並開啟 BNB 專場,此次售賣將基於投入模式,Binance 將根據用戶 5 日的 BNB 日平均持倉確定用戶可投入額度。
Open Campus 這個名不經傳的項目一下子進入加密用戶的視野,那這是一個什麼項目呢?有什麼優勢值得上 Launchpad 呢?
接下來本文將從:
- 一、協議介紹
- 二、核心合作夥伴介紹
- 三、代幣模型
- 四、思考
四個方面來分別分析這個主打教育平台概念的 IEO 項目。
一、協議介紹
Open Campus 是一個去中心化的 Web3 教育內容平台,其願景是用區塊鏈的技術來創建更公平的教育系統,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機會來賺取收入,該平台在 2022 年的融資中用 6% 的代幣融了 600w 美元,估值 1 億美元,融資成本價為 $0.1。
作為一個教育平台協議,Open Campus 旨在通過以下流程來打造一個 Web3 的在線課程平台,其目的是吸引更多的創作者和學習者加入該生態,如下所示:
- 內容創作者產生教育內容
- 內容創作者支付 $EDU 代幣以審查其內容
- 一旦同行評審員批准了內容,內容創建者就可以付費將他們的內容鑄造成 Publisher NFT
- 然後,創作者可以在市場上出售 Publisher NFT,以獲得減去手續費(手續費進入 EDU 基金會國庫)的收益,這些 Publisher NFT 由感興趣的買家購買
- Publisher NFT 的持有者及平台、內容創作者一起負責推廣內容
- 平台上的學習者可以註冊該平台,購買課程,並在完成課程後獲得認證
- Publisher NFT 的持有者、內容創作者、教育平台和 EDU 基金會金庫分享 Publisher NFT 的收入
從上述流程中可以看出,本質上 Open Campus 想做的是讓教育內容生產者將教育內容變成 NFT,使教師可以通過出售其教育內容的板塊獲得資金來源和後續收入,而該收入由 NFT 持有者,創作者,平台共享。
二、核心合作夥伴介紹
Open Campus 的第一個採用者是 Tiny Tap,2022 年 6 月,Animoca Brands 以 3,890 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 TinyTap 84% 的股份,因此本質上 Tiny Tap 是 Animoca Brands 的子公司。
Tiny Tap 是一個來自以色列的 UGC 教育遊戲平台,成立於 2012 年,注重於為兒童提供遊戲交互模式的教育內容,目前該平台上已經有多於 25 萬的互動課程,主要面向的群體是學前班到六年級的年輕學習者,目前正在逐漸擴展更高年齡段的學習者。
TinyTap 平台為創作者提供了簡單易用的創作工具,創作者可以使用該工具來創建自己的教育遊戲。以下是一個示例:
假設一個老師想要創建一個數學遊戲,幫助學生學習加法。
- 登錄 Tiny Tap 賬戶並選擇「創建新遊戲」
- 選擇「加法」主題並設置遊戲的名稱和封面圖像
- 添加遊戲的第一個頁面,設置為一個加法問題,如「2 + 3 = ?」
- 添加可互動的元素,如文本框或數字卡片,讓學生可以輸入答案並進行交互
- 添加正確和錯誤的反饋,如「恭喜你!答對了!」和「很抱歉,答案不正確,請再試一次。」
- 添加更多的問題和頁面,讓學生可以進行多次練習
- 在完成後,可以在平台上發布遊戲,並與其他用戶分享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示例,實際上創作者可以使用各種元素和交互方式來創建自己的教育遊戲,以滿足不同的學習需求和教學目標。

在被 Animoca 收購前,我們先來看看 Tiny Tap 原來的商業模式。在總結了 TinyTap 的公開資料後,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出 TinyTap 的商業模式是基於訂閱、銷售教育內容的分成、廣告收入來盈利的。
如下所示:
- TinyTap 提供了一個免費的創作工具,讓用戶可以創建自己的教育遊戲,並將其上傳到平台上。
- TinyTap 擁有一個教育遊戲市場,用戶(家長)可以在該市場上購買和使用遊戲來進行學習。 TinyTap 從這些銷售中獲取收入,其中一部分是歸創作者所有。
- TinyTap 還提供了一個訂閱服務,訂閱者(內容作者者和家長)可以獲得更多的遊戲和功能。 TinyTap 從這些訂閱中獲得收入。
- 此外,TinyTap 也在其平台上展示廣告,從廣告商處獲得收入。
從 Animoca Brands 收購 Tinytap 發布的公告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幾點關鍵訊息:
- Tiny Tap 是美國 App Store 中最暢銷的 10 大兒童應用程序之一,有超過 820 萬的註冊家庭用戶,超過 10 萬名創作者,並與芝麻街、牛津大學等多個著名的出版商建立了合作。
- Tinytap 並不是空殼公司,該公司在 2019 年至 2022 年 4 月 30 日,收入為 1760 萬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這幾年受疫情影響,Tinytap 的收入可能有一定增長,但是疫情過後其服務收入能否達到疫情時的水平是不一定的。)
- Animoca 收購 80.45% Tinytap 的股份的成本是 3887.5 萬美元現價和股份,也就是說當時 Tinytap 的估值大約為 4832.19 萬美元左右。
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它們原來在 Tinytap 中的收入大致來源於三部分:
- 每當家庭購買或續訂 TinyTap 訂閱時,由此產生的訂閱利潤(即訂閱收入減去獲客成本)將分配給內容創作者分享。個人內容創作者賺取的金額取決於其內容產生的參與度。
- 非訂閱用戶直接購買內容創作者的教育遊戲時的付費。
- 平台獎勵:TinyTap 會定期組織各種比賽和活動,鼓勵內容創作者創建更好的遊戲,並提供獎金和獎勵給獲勝者。
而在 2022 年 6 月 Tinytap 被 Animoca 收購後,該平台推出了 Publisher NFT 的銷售模式來作為教育內容創作者新的收入來源。
目前 Publisher NFT 共舉辦了兩次拍賣:
第一次在 2022 年 11 月,產生了 138.926 ETH 的銷售額,其中,67.7 ETH(出售時約合 111,000 美元)流向了創作與 NFT 相關內容的教師,第二次是在 2022 年 12 月。
兩次拍賣共產生了 257 ETH 的銷售額,一共有 12 名教師從 NFT 拍賣中獲得了收入。
而對於 Publisher NFT 的買家來說,當他們持有 NFT,則可以獲得這些教育內容在該平台上的付費收入的分成,永久享受該教育內容被訂閱後帶來的收益。
從上述 Tinytap 的發展裡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TinyTap 提供了一個無代碼的教育創作和學習平台,使教育工作者能夠創建和共享交互式教育內容,並在學習者使用該內容時獲得收益分成。
TinyTap 最近推出的 Publisher NFT 利用 Web3 技術和社區來改善教育工作者的收入機會,使社區能夠直接支持學習的發展,同時從中獲益。

三、代幣模型
Open Campus 的治理代幣為$EDU,其代幣總量為 10 億,用於以下功能:
治理:EDU 代幣持有者可以提交協議的 DAO 提案並對其進行投票(例如,指導分配給生態系統的代幣的使用)。
支付:EDU 可用作採用該協議的公司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支付方式(例如 TinyTap,其中 % 的收益將分配給協議)。
鏈上收益分享:貢獻者(包括內容創建者、發布者、平台)在 EDU 中獲得協議收益的份額。
用戶獲取:EDU 可用於激勵和引導 Web2 用戶加入 Web3,因為他們可以在訪問協議生態系統合作夥伴(例如 TinyTap)提供的產品時獲得折扣。
內容所有權:用戶可以通過 Publisher NFT 與 EDU 購買共同出版權。
分配情況如下圖所示:

四、思考
從幣安的公告中我們可以看出,Binance Launchpad 的價格是 1EDU=0.05U,初始發行 14.5%,即這個幣價對應的 Open Campus 流通市值為 1,450 萬美元,全市值為 5,000 萬美元;
而 Open Campus 在 2022 年融資 600 萬美元的時候,對應的估值為 1 億美元。
Open Campus 生態中的第一個合作夥伴 Tinytap 的估值為 4832 萬美元左右。
而 Open Campus 還宣布的未來的可能合作夥伴還有 Gems Education 這家國際私立學校,在全球有 60+學校,收入來源是學費,但是這兩者未來如何合作 Open Campus 並沒有宣布。
從 IEO 的 EDU 價格來看,5000 萬的市值以區塊鏈常見的泡沫估值標準來看可能是低估了的,至於向上的空間有多大,較難估計,但是全流通市值量級應該是億起的。
從 Open Campus 的合作夥伴情況可以看出,他的發展規劃是致力於合作原本 Web2 中已經建立起一定資源和用戶的公司,把其代幣和 NFT 模式與這些教育類公司進行結合,給平台即教育內容的創作者更多元化的來源收入。
但是這種用 Web3 方式給 Web2 賦能的做法,是否可行以及如果真的可行的話,對教育內容的創作者幫助有多大呢?
對於 Tinytap 上的創作者來說,如果其教育內容受歡迎,其本身已經可以通過訂閱收入和付費收入來盈利了,發行 Publisher NFT 更像是賣出版權的一部分,然後後續收入跟 NFT 的 holder 一起來分,即通過 NFT 的形式來變賣版權提前變現未來收入的一部分。
這種 Web3 給 Web2 賦能的方式是否能走通,這種變現模式是否剛需?這種變現模型更像是錦上添花,把風險轉移和共擔了,買單的人需要對未來該教育內容的 NFT 能賺取的收入持有樂觀的態度,而教育平台中的生態參與方是否願意買這個單呢?十分有待觀察,筆者目前持有比較悲觀的態度。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或許這種項目對於 NFT 的效用在 Web2 的普及還是會具備一定效果的,或許通過各大巨頭對 Web2 行業的一點點滲透,能讓各個行業的人逐漸建立起對加密行業的認知,為未來真正的 Mass Adoption 添一份磚,加一份瓦。
本文轉載自「Biteye」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