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inalysis分析以太坊合併影響,機構投資人、質押量將增加
加密產業引頸期盼的以太坊合併預計於下週到來,鏈上數據研究機構 Chainalysis 透過數據觀察,點出了一些在合併後可能造成的連鎖反應。
(本篇為鏈新聞翻譯及重點整理,如有疑義請見原文。)
合併後以太坊的質押量增加
當前在 ETH2 上,也就是以太坊共識層,已質押了超過 300 億美元的 ETH,為當前質押價值最高的 PoS 區塊鏈。
Chainalysis 認為在合併之後會吸引更多人質押 ETH,因為 PoS 機制不僅相對於 PoW 更加環保,也更有可能獲得許下可持續性發展承諾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s) 的投資人的青睞。
另外,雖然當前的 ETH2 質押憑證 (如 stETH) 因為流動性問題無法保持與 ETH 等價,但在合併結束後的 6-12 個月內,以太坊將會進行上海升級。在此之後即可隨意提取質押的 ETH,為質押者提供更多流動性。
除了質押變得更加彈性外,旨在降低 Gas 費用及提高交易速度的分片及其他可擴展性改進也將在合併後進行,整體來說將使得 ETH 更值得持有。
機構投資人將擁抱以太坊
Chainalysis 認為在合併之後,ETH 價格將與其他加密貨幣脫鉤,因為質押獎勵機制將使其具有債券或利差溢價商品的特性。
社群部分人士預測,在質押獎勵及分配給驗證者的交易費用之間,質押者可預期 ETH 的年化殖利率在 10-15%,不過相對法幣的殖利率會受到 ETH 價格波動影響。
相比美國一年期國債 3.5% 的殖利率,ETH 將有機會成為機構投資者的債券替代品。
質押價值在 100 萬美元以上的錢包數目前正穩步上漲,Chainalysis 稱其為機構投資人。
以太坊礦工將轉移陣地,但比特幣並不是個好選擇
目前大多數的以太坊礦工利用 GPU (圖形處理器) 進行挖礦,而比特幣礦工則使用更強大的處理器,也就是 ASIC (特殊應用積體電路),因此以太坊礦工無法轉移陣地去挖比特幣。
以太坊目前佔所有 GPU 挖礦活動的 97%,而所有可用 GPU 挖礦的加密貨幣總市值為 41 億美元 (ETH 除外),僅佔 ETH 的 2%,完全容納不下流離失所的以太坊礦工。
不過這也不代表這些價值數百萬的 GPU 將無用武之地,可參考以下兩點用例:
- Livepeer 提供一種去中心化的影片串流服務,允許 GPU 所有者對影片進行轉碼以換取加密貨幣獎勵。
- Render Network 提供類似於渲染 3D 圖像的服務,GPU 所有者可透過提供算力換取加密貨幣獎勵。
但若觀察當前從 Livepeer 及 Render Network 發送的以太坊交易,以太坊礦工轉移的跡象尚不明顯。
另外,GPU 也並非僅能用來挖礦,也可在個人電腦、遊戲機及一些行動裝置上作為微處理器,因此也是有轉手賣出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