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inbase 祭出 4.5% 利率搶市,劍指銀行存款的收益型穩定幣真的無風險嗎?

Coinbase 在加拿大祭出年化收益 4.5% 的 USDC 活存方案,Curve Finance 也計畫為其代幣 CRV 提供收益功能。隨著這些收益型穩定幣產品,正在撼動傳統銀行的地位。不過這股趨勢是投資人的福音,還是換個形式的風險呢?
Coinbase 出擊:加拿大用戶享 4.5% USDC 收益
Coinbase CEO Brian Armstrong 近日宣布,在加拿大用戶幾乎只能領 0% 活期利息的背景下,Coinbase 將提供 4.1% APY 無上限的 USDC 收益,若訂閱 Coinbase One,更可達到 4.5%。
幾個月前,幣安也宣布推出掛鉤美債的新型收益產品 RWUSD,給予用戶穩定 4.2% 的年化收益。
各大交易所的動作頻頻,不僅挑戰著傳統銀行留住用戶的能力,也進一步凸顯基於穩定幣的「收益型產品」正逐漸走向大眾市場。對許多追求穩定報酬的投資人來說,這可能成為將資金搬出銀行的誘因。
(美國銀行業要求堵住《GENIUS》漏洞:穩定幣利息恐掀 6.6 兆美元存款外流)
Curve 新武器:把 CRV 變成收益資產
與此同時,Curve 創辦人 Michael Egorov 也提出一項提案,計畫透過新協議「Yield Basis」,先行鑄造 6,000 萬美元 crvUSD,並投入三個比特幣池 (WBTC、cbBTC 與 tBTC),為代幣持有者提供更直接賺取收益的方式。

具體而言,該收益的 35% 至 65% 將直接回饋給 veCRV 持有人,另外 25% 則分配給 Curve 生態,象徵著 Curve 也跟上了近期的「收益型代幣」趨勢。
下一場攻防戰:資金的外逃與管制
Bankless 共同創辦人 Ryan Adams 對此預測,附帶收益的美元穩定幣將逐步吸乾各國的銀行帳戶,因為大部分貨幣相較美元都更脆弱。各國政府當然也會對此做出回應,例如祭出「資本管制」措施。
(英國央行擬限制個人穩定幣持有量,業界批「荒謬」:恐讓英國落後全球)
Adams 認為,這種管制在未來 6 到 12 個月內將快速擴散,但也會迫使更多人進入 DeFi,追尋無國界的金融自由。
另一種答案:收益 = 風險
在一片追逐收益的熱潮下,宏觀分析師 Luke Gromen 也提出反思:「沒有原生收益這件事本身並不是缺陷,也可以是優勢。」
即便 Gromen 這番話是針對「比特幣不具備原生收益而不受吸引」這件事進行辯論,但筆者認為他口中「收益便代表著風險」這句話,也適用在任何現存的傳統與加密金融產品上:
你的錢存在銀行會賺取存款利息,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你正在承擔風險。那並不是用戶的錢,那是銀行的錢。
他強調,從銀行利息到 FTX 當年承諾的質押利息,最終都揭示了風險的本質。
收益型穩定幣的未來,是機會還是隱憂?
總結來說,高收益的同時,也代表著更高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各企業都著手發行自家穩定幣,但後期參與者恐怕只是賠錢業務的此刻,「收益型穩定幣」並不代表沒有風險。
(發行穩定幣有這麼好賺嗎?從 Tether 到 Aave GHO 看後期參與者的獲利真相)
在收益型穩定幣打著顛覆銀行業的口號,被大肆推動宣揚的同時,投資人仍莫忘收益與風險,兩者始終相伴而行。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