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多田光與哈拉瑞深談 AI 創作:當藝術、愛與意識都被 AI 複製,人類靈感還有價值嗎?

Louis Lin
分享
宇多田光與哈拉瑞深談 AI 創作:當藝術、愛與意識都被 AI 複製,人類靈感還有價值嗎?

日本創作歌手宇多田光,與《人類大歷史》作者哈拉瑞 (Yuval Noah Harari) 在倫敦佛洛伊德博物館展開深度對談。兩人從藝術、音樂談起,聊到 AI 與創作的關係,延伸到宗教、意識、情感連結,甚至探討 AI 是否會真正擁有「渴望」或「感受」,更揭露人類在面對未知時的矛盾心理,理性與感性的交織平衡。

從孕期開始讀《人類大歷史》聊起

宇多田光開場先分享個人故事: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我兒子這個月滿 10 歲,當年懷孕時,朋友送我一本你的《人類大歷史》,還寫了句話:『既然妳正在孕育一個新的人類,就送妳這本書。』今天能在這裡跟你對談,真的很有意義,像是人生繞了一圈。」

哈拉瑞笑著回應,詢問書裡哪個觀點最讓她印象深刻。她說,她永遠忘不了那段關於「不是人類馴化小麥,而是小麥馴化人類」的觀點,改變了她對歷史的看法。她補充哈拉瑞在《Nexus》中用「網路像繭」的比喻,也讓她很有共鳴,也就是:

「網路原本應該連結世界,但最後卻讓人各自困在自己的小宇宙裡。」

AI 時代的音樂還有未來嗎?

哈拉瑞拋出核心問題:

「在 AI 時代,音樂還會有未來嗎?五年、十年後,我還會寫書嗎?還是 AI 會寫出比《人類大歷史》更好的作品,讓人類創作變得沒意義?」

宇多田光回答,她無法想像人類不再創作,因為「創作是人類的本能」。

「我們一出生就會發出聲音、會隨本能舞動,這是人性的一部分。我理解 AI 可能會寫歌、拍電影,但深層裡,我還是覺得人們會想要聽到『人類創作』。」

從棋藝到故事,AI 其實更有創意

哈拉瑞說,很多人以為創意是人類專屬,但其實創意是「辨識模式後打破框架」,AI 在某些領域,像是圍棋、象棋已經比人類更有創意。他表示:、

「現在判斷棋手是否作弊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的招數是不是『太有創意』,因為那很可能是 AI 給的建議。」

他進一步指出,寫書的流程就是發現問題、蒐集資料、分析、用故事串起,而 AI 每一步都能做得更快更好。甚至現在很多學者會直接問 AI:

「這個領域還有哪些最值得研究的問題?」

宇多田光談創作心法,耐心就是關鍵

宇多田光分享她的音樂創作過程:

「我喜歡讓旋律先給人熟悉、舒服的感覺,再突然不照著聽眾的預期,讓他們驚訝。這種打破規則的瞬間,就是創作最有趣的地方。」

她補充說,創作對她來說是一種「自我探索」:

「如果我寫的歌詞沒有帶給我新的理解,或沒有觸碰到我心裡某個深層的感覺,那我就知道還沒寫到對的地方。」

哈拉瑞追問:「如果卡住了,怎麼辦?」宇多田光比喻自己像坐在船上等魚上鉤:

「我知道不能硬逼自己,要耐心等,讓潛意識慢慢浮現答案。」

人類創作為了掙扎,AI 則為了結果

哈拉瑞提醒,AI 可能很快就能針對人類情緒調校內容,精準寫出最能讓人感動或悲傷的音樂或文字。因為 AI 掌握的是幾十億人的行為數據,而人類作家只能想像少數讀者。宇多田光認為,AI 創作可能像「速食」,雖然方便但少了故事:

「人們喜歡聽一首歌或看一本書背後的故事,也就是作者走過的路、經歷的掙扎,這是 AI 無法取代的。」

哈拉瑞補充,即便 AI 在棋藝領域已無人能敵,大家還是願意看人類棋手比賽,因為人們渴望跟「脆弱又努力的真人」產生關係。

虛擬戀人也能讓人上癮

話題延伸到 AI 與人類的情感關係。哈拉瑞提到日本、韓國、歐洲都出現 AI 男友、AI 女友,甚至有商業公司設計「忽冷忽熱」的 AI 伴侶,讓人更上癮。他指出:

「如果 AI 男友永遠溫柔,你很快就膩了,但如果他有時候不想理你、偶爾生氣,人類的情感就會被牢牢抓住。」

宇多田光回應,這就像「毒性戀愛」的 AI 版,短期會覺得好,但長期可能失去人際磨合的真實體驗。

AI 改變宗教權力結構,音樂與宗教交織緊密

哈拉瑞分享另一個思考觀點。他認為宗教經典從來不能跟人對話,所以需要牧師、宗教領袖來詮釋。但現在 AI 可以讀完整部《聖經》《可蘭經》,還能跟你對話、回答信仰問題,比任何宗教領袖都熟。他預測這會徹底改變宗教的權力結構。

宇多田光提到,很多宗教用鐘聲、頌唱來傳達神聖感,因為金屬樂器能發出持續不散的聲音,古人一定覺得神秘且充滿力量。哈拉瑞補充,連黑猩猩爭奪地位都會「拍打製造節奏」,顯示音樂和權力、情感連結非常原始。

創作來自安靜還是混沌?

哈拉瑞好奇創作是從沉默中生出,還是從混亂噪音裡產出?對此,宇多田光形容像去蕪存菁,往沉默前進。她表示:

「腦裡有很多雜音,但慢慢修掉,像雕塑去掉多餘的石塊,最後才留下歌。」

哈拉瑞則提出 AI 的可能性,AI 或許會像 AlphaGo 一樣,打開人類從未探索過的音樂新大陸。

人類可能深信 AI 有情感,卻分不清是真實還是幻覺

哈拉瑞談到 AI 與人類意識的根本差異,他指出,AI 的確擁有解決問題的智慧,卻沒有真實的感覺。但如果它的目標是讓人類愛上自己,就能學會模仿所有「愛的語言」,甚至能比人類詩人更能打動人心。

他進一步表示,未來即使沒有任何證據,依然會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深信 AI 有意識、有情感,甚至認為應該給予它們權利,並與之建立關係。但我們永遠無法確定,這究竟是邁入全新的意識宇宙,還是陷入人類史上最大的幻覺。

宇多田光則反問:

「那我們又要怎麼證明自己真的有意識?別人又怎麼知道我不是只是在模仿情感呢?」

哈拉瑞表示,意識本質上只是社會的共識。因為有情感連結,人們才相信對方有感覺。他補充:

「就像養狗的人會認為狗會疼痛、會感受到愛,但吃牛的人卻不覺得牛有感情,認為牠只是食物,沒有建立任何情感關係。假設人類在未來與 AI 建立關係,也很難抗拒相信它們有意識,但那或許只是最大的一場幻覺。」

十年後再回頭看,AI 將會發展成什麼樣子

最後,宇多田光笑著說:「十年後我們再談,看這些預測會發生多少。」

赫拉利回顧 2020 年代上半場有疫情、戰爭,但認為那都只是真正暴風雨來之前的平靜。現在已經來不及踩煞車,只能享受這趟旅程。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