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 指標灌水疑雲:DefiLlama 指控 Figure 施壓逼迫上架

去中心化金融(DeFi)的最大價值之一,就是所有數據都能公開驗證。然而,當實世界資產(RWA, Real World Assets)專案湧入區塊鏈,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黑箱」。近期,數據平台 DefiLlama 與 RWA 平台 Figure 之間的爭端,揭露了某些專案透過「灌水數據」與「內部帳本上鏈」來製造假象的現象,也再次提醒市場:並非所有打著 RWA 旗號的專案,都真的代表透明、可信的金融創新。
RWA 數據透明度危機:虛高的 TVL
在 DeFi 中,TVL(總鎖倉價值)能被直接驗證:用戶可以查看智能合約內的資產。然而,RWA 卻完全不同。許多專案聲稱擁有巨額資產上鏈,實際上卻只是把內部數據「鏡像」到區塊鏈,缺乏真實交易或持有人。
例如在 rwa.xyz 上,ZKSync 被列為 RWA 僅次於以太坊的第二大鏈,顯示超過 2 億美元的資產。但 DefiLlama 團隊調查發現,這些代幣大多數僅有 10–11 個持有人,幾乎沒有轉帳或交易活動,甚至連支付 Gas 的能力都沒有。換句話說,這些「資產」更像是內部數字遊戲,而非可流通的鏈上資產。
假象背後:TVL 成了「數據裝飾品」
DefiLlama 批評這種操作完全扭曲了 TVL 的意義。理論上,TVL 應該反映市場對某個專案的信任與風險承擔。但當「TVL」只是單一機構鑄造的代幣、放在死錢包地址裡,市場其實沒有任何風險暴露。若用戶誤以為這些數字代表真實 adoption(採用度),很可能會基於錯誤前提投資,最後「被割韭菜」。
Figure 爭議:聲稱 120 億美元 RWA,但鏈上數據難自圓其說
事件的核心矛盾落在 Figure。該公司聲稱已在鏈上發行 120 億美元的 RWA,但 DefiLlama 在盡職調查過程中卻發現數據存在諸多矛盾:
- Figure 的交易所僅有約 500 萬美元 BTC 與 400 萬美元 ETH 存款,交易量極低。
- 用於交易的自家穩定幣 YLDS 供應量僅約 2000 萬美元,與 120 億美元的規模完全不匹配。
- 許多 RWA 相關交易並非由實際持有人操作,而是由其他帳號代為處理。
- 絕大部分貸款流程仍在法幣系統完成,鏈上幾乎看不到對應支付紀錄。
簡單來說,Figure 的「鏈上 120 億美元 RWA」看起來更像是內部系統的數字搬運,而不是用戶真實參與的資產流通。
公關戰與施壓:DefiLlama 的反擊
DefiLlama 表示,自己已與 Figure 團隊在 Telegram 群組中討論多時,並持續提出技術與數據疑慮。然而,Figure 一名成員卻公開發文指控 DefiLlama 「拒絕上架 Figure,原因是其 Twitter 粉絲數太少」,甚至引來其他加密機構與投資人私下施壓。
對此,DefiLlama 創辦人 0xngmi 直言這是「荒謬的謊言」:平台從未收取任何上架費用,更不會因為社群規模決定是否收錄專案。之所以拒絕 Figure,是因為數據未能通過嚴格的盡職調查,並非因為行銷或社群影響力。
若 DefiLlama妥協,就等於誤導用戶,讓投資人錯誤判斷市場 adoption。
RWA 的下一步:透明才能換來信任
這起爭議凸顯了一個關鍵問題:RWA 上鏈是否真的代表透明與去中心化? 當數據只能由發行方單方面提供,而缺乏鏈上可驗證的流動性與用戶參與,RWA 的「價值」就很可能只是空中樓閣。
DefiLlama 強調,他們的目標並非阻撓 RWA 發展,而是確保數據真實,讓使用者不會因假象而誤判投資風險。
對投資人來說,這場爭論是一記警鐘:並非所有「鏈上資產」都是可驗證的真資產,尤其當 TVL 看似龐大、卻缺乏交易深度與用戶基礎時,更需要保持懷疑態度。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