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丁丁登陸納斯達克,看四種美股上市途徑:IPO 與直接上市有何不同?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 (SEC) 提供了多種讓私人公司變成上市公司的途徑:傳統 IPO (首次公開募股)、直接上市 (Direct Listing)、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 合併,以及反向併購 (Reverse Merger)。四種方法各有成本、流程與風險,其中台灣企業奧丁丁 (OwlTing, NASDAQ: OWLS) 近期正是透過直接上市登上納斯達克,本文將解析四種手段有何不同。
傳統 IPO:承銷商主導的經典敲鐘上市
傳統 IPO 是大眾最熟悉的上市形式。公司會委託投資銀行承銷,發行新股向市場募資。根據 SEC 的規範,公司須提交 S-1 註冊文件,經審查與修改後才可公開發行。過程中包括:
- 審查與財報要求: 通常需提供 2–3 年審計財報與營運紀錄。
- 路演 (roadshow): 與機構投資人會面說明商業模式與成長潛力。
- 掛牌交易: 經 SEC 批准後正式於交易所上市。
雖能籌集新資金,但 IPO 成本高昂,承銷商手續費通常達募資額 5%~7%。代表包括 Coinbase、Airbnb、Google、Meta 等大型科技公司。
直接上市:不發新股、不募資的純掛牌模式
直接上市 (Direct Listing) 是另一種讓公司直接成為上市公司的方式。與 IPO 不同,它不發行新股、不募資,而是讓既有股東 (創辦人、早期投資人、員工等) 直接在交易所賣出股份,由市場自由決定開盤價。
優點:
- 節省成本: 無須承銷商抽成,可省下上千萬美元。
- 不稀釋股權: 因未發新股,創辦團隊持股不被稀釋。
- 市場決定價格: 價格由市場供需決定,避免 IPO 折價。
限制:
- 無法募得新資金,適合現金流充足的成熟企業。
- 交易初期波動大,流動性不如傳統 IPO。
- 仍需提交 S-1 或 F-1 文件,並接受 SEC 審查。
根據 SEC 官方文件,直接上市的披露重點仍以歷史財務表現為主,無需路演,也無 180 天鎖股期。以下為奧丁丁向 SEC 提交的 F-1 表格。
SPAC 合併上市:先上再併的借殼捷徑
SPAC (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 是一種讓空殼公司先 IPO 募資上市,再於兩年內尋找實體公司併購。完成去 SPAC (de-SPAC) 後,目標公司即成為上市公司。優點是速度快 (約 3–6 個月),不必走完整 IPO 審查流程,但需取得 SPAC 股東批准。許多 DAT 公司皆是以此方式上市,像是 ENA 儲備公司 StablecoinX。
(北美風投組局ENA戰略儲備,計畫上市納斯達克!執行長:提供曝險第三大穩定幣發行商機會)
反向併購:中小型或海外公司的快速通道
反向併購與 SPAC 類似,不同在於它通常與已上市但無業務的殼公司合併。這種方式成本低、速度快 (約 1–3 個月),常見於海外或新興市場公司。但由於部分案例涉及財報造假與資訊不透明,SEC 對此類交易採取較嚴格審查。
OwlTing 奧丁丁的案例:以外國公司身份直接上市
台灣企業奧丁丁 (OwlTing) 在 2025 年登上 Nasdaq,採用的正是直接上市方式。由於為外國發行人,奧丁丁並非提交 S-1,而是使用 F-1 註冊表格向 SEC 申報。
雖無承銷費,但奧丁丁在直接上市過程仍需支出律師費、企業顧問費等成本。相比台灣上櫃成本數千萬台幣,美股直接上市仍屬高門檻操作。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