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 詛咒?甲骨文 3000 億美元合作反遭股價制裁,舉債換擴張疑慮浮現
幾天前因財務問題浮上檯面的甲骨文 (Oracle) 再度成為市場焦點,自 9 月宣布與 OpenAI 達成價值 3,000 億美元的超大合作案後,公司市值不升反跌,短短數週蒸發超過 3,100 億美元。金融時報 (FT) 指出,Oracle 高度依賴負債擴張支應 OpenAI 的算力需求,讓投資人不安急升,也讓市場重新評估與 OpenAI 合作是否是一筆划算的生意。
3,000 億美元大單變災難:Oracle 股價跌回九月原點
甲骨文 ($ORCL) 9 月宣布與 OpenAI 敲定價值 3,000 億美元的雲端與算力合作大單,帶動股價飆升 37%,創下歷史新高;然而隨後卻一路下跌,至今已跌回消息公布前的原點。

FT 分析指出,甲骨文市值自消息公布後累計蒸發超過 3,100 億美元,超越通用汽車 (General Motors) 的市值規模。即便 AI 仍是全球科技投資主軸,但 Oracle 的債務問題加上如此大的交易規模,沉重負擔讓市場反應由期待轉為懷疑。
OpenAI 的公開市場代理人:甲骨文過度押注風險浮現
與此同時,甲骨文的股價與市場風險,正逐漸與 OpenAI 綁定。由於 OpenAI 全力衝刺 AGI,需要海量算力擴張,而甲骨文恰好能提供快速部署且前期成本較低的資料中心。

但問題在於,甲骨文的營業利潤與現金彈性不如 Google 或微軟等雲端巨頭,使其為了滿足最大客戶 OpenAI,只能不斷加碼投資,導致公司逐漸成為「OpenAI 的上市代理公司」,承擔外溢風險。
甲骨文的財務黑洞:五年現金流轉負、拿負債換取 AI 擴張
為了支撐 OpenAI 需求,甲骨文在上個月訂下 2030 年雲端營收達 1,660 億美元的野心目標。
然而背後代價相當驚人,2025 財年資本支出高達 350 億美元,市場共識更預估其年度資本支出將在 2029 年衝至 800 億美元,而營收恐怕要在 2028 年後才能追上。
同時 Oracle 的淨債務已達 EBITDA (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 的 2.5 倍、較 2021 年翻倍,且預期未來五年現金流都將維持負值。換句話說,該公司的 EBITDA 成長追不上資本支出與負債, 恐難以有效支撐借款擴張,使其財務風險飆高。
(巴克萊下調甲骨文 ORCL 評級,接近垃圾債!CapEx 暴增明年恐斷現金流)
OpenAI 詛咒:合作消息從加分變成扣分?
FT 以「OpenAI 的詛咒」形容該現象:過去只要與 OpenAI 談上合作,股價就能大幅上漲,例如 AMD 取得 OpenAI 晶片協議並獲得認股權後,股價一度飆升 24%。
但如今情勢逆轉,亞馬遜 ($AMZN) 在宣布與 OpenAI 的合作後下跌,而輝達 ($NVDA) 與博通 ($AVGO) 的股價則大致持平,如今甲骨文成最近一個受災戶。
當 OpenAI 光環不再帶來市場紅利,這或許代表投資人已開始質疑 AI 產業的商業化節奏與資本效率。
AI 熱潮現警訊:科技巨頭的千億級支票都能兌現嗎?
FT 最後指出,甲骨文的困境不僅是單一個案,更可能成為全球 AI 資本狂潮的第一個重大警訊。當科技巨頭正計畫投入超過數千億美元打造 AI 基礎設施,市場已然開始擔憂:「巨額投資能否換來足夠的報酬?商業化速度能否追得上燒錢速度?」
如今甲骨文市值的大幅回落,或將成為產業的當頭棒喝,提醒 AI 投資熱潮下,並非所有押注都能順利兌現。
(投資太猛惹疑慮?Meta 股價重挫 10%,祖克柏 AI 豪擲計畫引發市場不安)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