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支付巨頭 Klarna IPO 募資逾 13 億鎂,以「KLAR」在紐交所上市

瑞典「先買後付」支付巨頭 Klarna 在 2025 年 Q1 一度虧損近 9,900 萬美元並暫停赴美掛牌,如今再度重啟美國 IPO,最終募資規模達 13.7 億美元。這次 IPO 不僅訂價高於原本區間,還吸引超過 20 倍的超額認購,成為市場焦點。
IPO 訂價創高,募資規模達 13.7 億美元
據彭博報導,Klarna 於美東時間 9/9 正式公布 IPO 訂價,每股定在 40 美元,高於原先 35 至 37 美元的區間,總計募得 13.7 億美元。
這次一共釋出 3,430 萬股,其中公司本身賣出 500 萬股,其餘 2,930 萬股則由現有股東出脫,包括共同創辦人 Victor Jacobsson、紅杉資本 (Sequoia Capital) 旗下實體,以及丹麥富豪 Povlsen 的投資公司 Heartland A/S。
超額認購 20 倍,估值回升但仍遠低高峰
據知情人士透露,Klarna 的 IPO 超額認購超過 20 倍,市場反應相當熱烈,不過公司並未正面回應。
這次訂價讓 Klarna 的市值達到 151 億美元,若計入認股權與認購權證,估值還會再往上加。相比 2022 年低谷時僅剩 67 億美元,市值可說是大幅回升,但仍不及 2021 年軟銀 (SoftBank) 領投時的巔峰估值 456 億美元。
美國 IPO 市場回溫,多家公司同週掛牌
Klarna 選在美國 IPO 市場升溫之際登場,由 Winklevoss 兄弟檔創立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Gemini 近日以股票代號「GEMI」備戰 IPO、黑石 (Blackstone) 支持的工程公司 Legence,以及連鎖咖啡業者 Black Rock Coffee Bar。
根據彭博統計,美國 IPO 從今年至今,募資規模已達 244 億美元,超過去年同期的 204 億美元。
(納斯達克入股 Gemini 助攻 IPO 價格調升,「GEMI」30 億美元估值週五上市)
拼轉型數位銀行,短期獲利遭壓縮
Klarna 以「先買後付」服務起家,包含常見的短期分期付款服務。目前 Klarna 正加速轉型成數位銀行,推出簽帳卡與「公平融資」(Fair Financing) 等新產品,也就是允許消費者針對高單價商品採長期分期付款。
目前分期業務只佔總交易量約 2%,但近兩年與 Klarna 合作商家數量已翻倍,公司對未來發展依然樂觀。因為分期時間拉得比較長,還款風險也相對提高,需提列更多呆帳準備,短期內壓縮獲利。根據 SEC 文件,Klarna 今年上半年營收 15.2 億美元,但仍虧損 1.53 億美元,虧損幅度比去年同期增加。
由高盛、摩根大通承銷,以 KLAR 在紐交所上市
IPO 完成後,紅杉資本持股投票權約 22%,Povlsen 的 Heartland 8.9%,Jacobsson 8.8%,執行長本人約 7.4%。
此次主承銷商由高盛 (Goldman Sachs)、摩根大通 (JP Morgan)、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 所領銜,另有 11 間金融機構參與,股票代號「KLAR」,預計於美東時間 9/10 正式在紐交所掛牌上市。
(OpenAI 合作加持!一文看懂瑞典 Klarna 如何成為「BNPL」支付巨頭)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