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FDIC保險」就安全嗎?深研Fintech新創Synapse的倒台、隱憂及監管黑洞

Crumax
分享
有「FDIC保險」就安全嗎?深研Fintech新創Synapse的倒台、隱憂及監管黑洞

金融科技 (Fintech) 新創 Synapse 在這個月初宣布破產,波及上百家金融科技公司與數十萬名用戶。一方面被發現與合作銀行  Evolve 間存在近 1 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另一方面聲稱受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保險的用戶資金,也遭反駁稱不在保障範圍內。如今,破產清算程序陷入了膠著。

前情提要:什麼是 Synapse?

Synapse 成立於 2019 年 ,提供包括即時付款、信用卡與消費卡等銀行即服務 (BaaS),允許上千個新創企業將 Synapse 所提供的銀行服務,嵌入到他們的產品中;同時,他也是多間銀行與科技公司間的金融中介服務商。

Synapse 官網

作為備受矚目的 Fintech 公司,Synapse 還在 2019 年獲得了 A16z 領投的 3,300 萬美元 B 輪融資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然而,Synapse 隨著經濟下行,該公司在 2023 年陷入困境,並於今年 4 月依美國破產法申請清算,導致與其合作的成千上萬間企業及其用戶,正因 Synapse 的倒台而面臨資金問題。 

聲稱有「FDIC 保險」的金融科技帳戶真的保險嗎?

當然,從 Synapse 的倒閉中可見,這並不一定是安全的;然而,還有許多細節仍待釐清:

從 Yotta Savings 切入

2019 年,作為一個透過獨有的彩券激勵系統,提供現金獎勵、儲蓄利息與金融卡的金融科技應用程式,Yotta Savings 廣受美國家庭的喜愛,並宣稱用戶資金將受到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 (FDIC) 保障。

Yotta Savings 官網

然而,一切都在 Synapse 面臨破產後崩潰,據稱有約 20 萬名金融科技應用用戶,並沒有被列為 FDIC 的受保帳戶;其中 Yotta 作為最大受災戶,佔了約 8.5 萬名,無法提領的資金總額高達 1.12 億美元。

Yotta 創辦人 Adam Moelis 在接受 CNBC 的採訪時透露:

我們從未想過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們已經與 FDIC 成員的銀行合作,然而並沒有任何監管機構介入並向我們提供幫助。

被任命為 Synapse 案破產受託人的前 FDIC 主席 Jelena McWilliams 則表示

Synapse 的帳戶與銀行之間出現 6,500 萬到 9,600 萬美元的資金缺口,不僅是財務資訊疏漏而已,而是可能在破產申請前就已經丟失。

FDIC:這不在我們的工作範圍內

正如同 FDIC 所發布的官方公告,情況或許比民眾所想的還要糟糕:

FDIC 存款保險並不能為非銀行公司 (如 Synapse) 的破產進行介入及補償。在這種情況下,消費者或許能夠透過由法院處理的破產程序,收回部分或全部的資金,但這可能需要一段時間。

換句話說,「這並不在 FDIC 的管轄範疇。」

主審 Synapse 案的美國破產法院法官 Martin Barash 對上述的監管灰色地帶感到震驚,稱將優先處理返還普通民眾的資金,但其權限有限:

我相信用戶仍認為他們受到了保護,能夠免於該災難的影響。然而,情況相當嚴重,用戶們都處於危機之中。

釐清 FDIC 的保險標準

FDIC 作為美國聯邦政府創辦的保險公司,為受保銀行及儲蓄協會中持有的存款,提供每一銀行每一存款人普通帳戶最高 25 萬美元的保險額。

不過,深入釐清 FDIC 保險的承保範圍,會發現以下要點:

  • 存入存款的應用程式所配合存款的銀行、或用戶自己的存款銀行「需是 FDIC 的會員」,而涉及加密貨幣的交易商、非銀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本身均不在此保險範圍內。
  • 僅有存款性商品才在保障範圍,如一般存款帳戶或貨幣市場存款帳戶,而股票、債券及加密資產都不在保障範圍內。

另外,專門適用於金融科技公司或其他中介商用戶的 FDIC 保險,多為透過銀行帳戶的「傳遞保險 (pass-through insurance)」,用戶存款會直接存放於受到 FDIC 保險保障的銀行中,並以「受益人 (FBO) 」的形式在銀行中開設帳戶。

如此一來,若金融科技公司不幸倒閉,但他們擁有明確的帳戶記錄,用戶則通常能夠迅速取回保險金。反之,若相關資料及記錄不夠詳盡且完整,用戶就可能無法立即取回資金。

(你的投資有受 FDIC 的存款保障嗎?傳纽約州金融服務部正在調查 Gemini)

監管的灰色地帶

明顯可見,大多數金融科技公司當前都正在提供類似銀行的服務,更與小型或不成熟的銀行合作,他們無需向當局註冊或受到嚴格監管,這或將帶來不同程度的風險。

華盛頓 Seward & Kissel 律師事務所的高級法律顧問 Paul Clark 對此表示

大部分人透過經紀商或銀行等受到嚴格監管、且專門從事該業務的機構來持有金融資產;然而事實上,在某些情況下,你也能成為其他人資產的託管人,而無需任何執照。

並補充,「當前的金融結構中存在著巨大的缺口,同時也是一個嚴重的監管漏洞。」

去年 6 月,美國消費者金融保護局 (CFPB) 也曾警告,行動支付 App 上的任何存款或資產,也可能不在 FDIC 的保險範圍內。

(美國監管機構:行動支付中的錢不受 FDIC 保障,不論是法幣還是加密資產)

結論:選擇金融科技服務需謹慎

即便金融科技公司的確能夠迅速推動創新,但消費及投資者在選擇這些服務時,仍需就以下幾點保持謹慎:

  • 金融科技帳存在風險:即便金融科技公司宣稱受到 FDIC 保險保障,但實際上這些保障可能並不完善,尤其是在金融科技中介商 (如 Synapse) 面臨破產的情況下。

  • 監管存在灰色地帶:金融科技公司與銀行之間仍可能存在監管漏洞,使得這些公司能夠提供類似銀行的服務,而無需受到嚴格的監管,從而增加用戶風險。

  • 監管機構權限有限:監管機構 (如 FDIC) 在介入處理非銀行金融科技公司破產時,其權限將受到限制,這或將進一步增加用戶的資金風險。

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需要提高合規性及資訊透明度,而銀行也需要更嚴格地監控其合作對象。

同時,監管機構更須加強對金融科技公司的良性監管與必要執法,並對上述監管漏洞制定更清晰的產業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