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聞劉鋒: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去偽存真?

tsai
分享
鏈聞劉鋒: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去偽存真?

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和別人交流,找到真正懂行業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的信息是最有價值的。

原文標題:《數字時代必修課!每天海量信息環繞,如何挑選對我有用的內容?》
撰文:劉鋒,鏈聞總編輯

資訊氾濫的時代每個人都有傳播信息,發布信息的機會,淹沒在海量信息裡,如何快速提取出最重要、最關鍵的部分?如何提高信息辨析能力?不同的搜索引擎有時會得到完全不同的搜索結果,有哪些實用工具和資源推薦?萬向區塊鏈線上公開課【直播間】第七期邀請到了鏈聞總編劉鋒,給大家分享了《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做到去偽存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以下為劉鋒演講全文:


大家晚上好!我是鏈聞總編劉鋒。特別感謝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和新鏈空間組織的這次蜂巢學院線上公開課。今天分享的主題是:《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做到去偽存真》,希望大家可以就這個話題多多互動。

海量信息更需要遴選;信息要區分主觀客觀

之所以選這個話題,是因為,現在的信息環境非常複雜,我們必須在信息污染的複雜環境中進行信息篩選。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觸:我們每時每刻都得面臨海量的資訊。尤其是在我們所屬的區塊鏈行業,這是一個資訊的「疫區」。首先,這個行業本身生長的土壤是反傳統的,遠沒有被納入主流,充滿了社區精神,缺少可信中介存在;第二,區塊鏈是比較前沿的行業,有很多新的名詞和技術,用普通的語言很難解釋;第三,這個行業又與金融行業密切相關,更容易產生信息或者資訊被污染的狀況。

在遠古時代,信息的傳播只能依靠口口相傳,可能只有民歌來記錄一些事情。而發展到今天,我們身處的是另一個極端的環境:信息量非常巨大,例如,可能幾分鐘不看微信,就會有數以百計的未讀信息提示。當然也有好處,在當今社會,信息獲取變得很容易。除了信息數量龐大之外,也有人提出,互聯網實現了信息的可尋性,在哪裡都可以通過互聯網這樣的工具獲得信息,這讓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平等。而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就是信息篩選的能力。否則,你會發現,會有大量無價值的信息圍繞著你。

除了信息量很大之外,我特別想提到的一點是,作為生命個體,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在今天這個社會,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現狀,即大家的觀念非常多樣化、多元化。我的觀點你可能未必同意,你的很多看法或許我也不認同。這個過程中,我們實際上就已經人為、主觀地在做信息篩選,每個人會有意識地尋找自己喜歡的信息。講到信息篩選的時候,主觀因素、主觀判斷已經讓人們對信息進行了篩選。而機器算法,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算法總是在無聲中根據我們的喜愛,幫助推送了我們喜歡的信息,這樣,更是加劇了我們的喜好。

說到「信息污染」,大家最常見的說法,就是討論某個新聞的「真假」。其實,區別一則新聞的「真假」既簡單,也不簡單。

我想用下面這樣一個象限來跟大家討論,如何區分資訊的「真假」。大家在屏幕上可以看到,這個象限的左邊,關注的是客觀存在,即跟事實相關的信息。但在右邊,則是主觀的東西,是觀點。對於關於「事實」的內容,是可以區分「真」或「假」的,但是,很多信息不僅僅是事實,還涉及主觀的觀點。這樣,顯然無法用「真假」來分辨。我們必須要明白,很多信息是事實和觀點組合在一起的,介於主觀和客觀之間,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先區分哪些是客觀的事實,哪些是主觀的觀點。

鏈聞劉鋒: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去偽存真?

驗證一個事情的客觀真實性是相對容易的。但主觀因素的存在會讓很多事實變得非常複雜及難以辨識,這個時候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

對於客觀事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要「尊重常識」,多方驗證和核實。我們經常遇到一些被污染的信息,絕大部分情況下,是違背常識的。問題在於,我們並不願意用常識對待一些資訊,去做二次驗證。舉一個特別簡單的例子,可能每隔幾天,你的朋友圈裡就會不斷傳播一些聳人聽聞的新聞。例如,前兩天傳播很廣泛的關於「英國女王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新聞截圖」。這樣的信息傳播率非常廣,而當我們看到這樣信息的時候,第一句問的通常是「這是真的嗎?」因為這樣聳人聽聞的新聞傳播率更高,大家也樂於傳播出去。事實上,在社交媒體發達的今天,越是社交媒體上容易傳播的「爆炸性新聞」,其背後的真實性越值得懷疑。

我特別願意區分,什麼是「突發性新聞」,什麼是「爆炸性新聞」。我之前在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工作,這是彭博集團的下屬雜誌,採用彭博統一的新聞標準。彭博社的新聞有一個寫作指南,叫做「Bloomberg Way」。關於事實性新聞,提到了幾個「F」的原則:

  1. First,新聞是不是獨家一手的,是不是第一個拿到新聞事實的人。
  2. Fast,報導新聞一定要速度快,要搶在別人之前,在資訊還新鮮的時候告訴給大家。
  3. Fact,指一定要接近事實,要有新聞的準確性。
  4. Fair,要公平和公允。

實際上,這幾個「F」對有品牌,有信譽度的新聞機構而言,是基本的要求。符合以上標準的新聞,就能被稱之為「突發性」的。

因為現在社交媒體特別發達,大家都特別樂意傳播一些看上去有意思,讓人感覺到非常震驚的信息。越是這樣的內容,更容易出現「有毒的的信息」。一個基本的原則是,當你看到真的讓人覺得非常震驚的信息,不妨想一想:「這是真的嗎?」

你需要為有價值的信息付出核實成本

確認事實的做法其實很簡單,就是「核實、再核實」。但核實事實是一個非常高成本的動作,因為大部分時候我們只願意迅速消化信息,然後再傳播,不會對事實進行驗證和核實。

給大家一個建議,當你獲取資訊的時候,應該問一下自己:你是在讀花邊新聞找樂子,還是嚴肅地獲取信息?如果是找樂子型的資訊,其實沒有必要付出太多的成本,你就是為了一時的開心,不用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核實。

但當一個信息對你而言是重要的,需要用它做更進一步判斷的時候,就應該要投入一些成本去做核實的工作。核實非常簡單,找到你信任的人,找到新聞真正的來源。

往往大家對一些有問題的新聞存在疑惑的時候,大多數人都不願意做進一步的核實,因為核實是要付出成本的。因此,我強烈建議大家在對待資訊的時候,要問一下自己:這是一個娛樂性閱讀,還是真的為了職業和專業在做信息的收集?只有想明白了這點、做了區分,你才會明白,對於很多信息付出成本進行核實是有必要的。

當然,不是所有時候,所有人都有資源去做信息核實的工作。一個非常簡單方式就是尋找聲譽更好的消息來源。雖然,聲譽再好的來源也有出現錯誤的時候,我們也確實是在一個新興的行業裡,但在資訊獲取上,有品牌的新聞來源和信譽背書還是非常重要的,特別在目前這個階段。

剛剛講到的都是關於事實的確認。但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下,信息被污染往往是由不同視角,不同觀點導致的。從正面角度看到的信息和從負面角度看到的信息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主觀」在起作用。

主觀這個東西發揮的作用經常是潛移默化的,讓你看到你相信的東西,然後又強化了你的自我觀念,讓你相信你看到的東西。在很多情況下,我們對信息的選擇都基於主觀判斷。今天,人們大量通過推薦性資訊來獲取信息。什麼是推薦性資訊呢?就是通過算法推到你面前的信息,或者你的朋友圈推到你面前的信息。這樣的信息存在很大的隱患。因為算法只是尋找你的興趣點,潛移默化中不斷固化你已有的觀念,而朋友圈也是經過你篩選的信息來源。推薦性資訊其實會非常嚴重地影響你獲取信息的多樣性和視角的多元性。

我建議大家在看到任何信息的時候都想一下,這則信息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樣的角度?這個信息有沒有經過篩選,它篩選的原則是什麼,有哪些可能性是已經被篩選掉了,從哪裡獲取的新聞來源?

當然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我檢討和突破。我們要想一下自己是不是也有偏見,偏見可能導致我們在做信息篩選的過程中,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忽略了很多角度。在這一點上,理論非常簡單,但很難解決,因為我們作為一個人,一定是相信自己,並且在各種情況下無意識強化自己的觀念。

我建議大家可​​以多做一些「反本能」的事情,認識到自己的偏見在哪裡。從個人來講,我相信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偏見,很難做到摒棄所有的偏見。但我們可以更好地認清自己,在信息的還原過程中做到更有效地還原信息。

從個人來講,我是大量資訊的消費者,也是大量資訊的生產者,同樣我也是一個特別熱衷於去看各種八卦,對信息充滿好奇心的人。但是我整體的觀感,因為信息過於復雜,數量過於龐大,其實我們更應該去做一些減法,不要沉迷於相信大量的信息能夠讓你獲得真正的知識,而要相信篩選後信息的價值。

我們經常被主觀的信息左右,需要在主觀中尋找相對的客觀。我反對只依靠機器算法為大家推送新聞。在娛樂新聞、社會新聞、消費級新聞,推送類的咨訊非常有幫助,它會知道你的興趣點在哪裡,讓你開心。但是作為專業性或者職業性的資訊,編輯的精選可能是最有價值的。

我的「主觀的」優質信息來源推薦

下面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覺得在區塊鏈行業裡面還不錯的一些咨訊。當然這或許也帶有我很強的偏見。

在區塊鏈媒體方面,我有這樣幾個推薦:

一是Coindesk,這是行業中相對時間長並且也一直口碑不錯的英文媒體。

二是THE BLOCK,這是2018 年第4 季度出現的一家區塊鏈媒體,非常新銳。它異軍突起,信息量不大,但是精選了值得關注的資訊。對我來說,信息量已經足夠豐富,在很多情況下是非常有幫助的。

三是Messari,資訊版塊相比而言數量不大,但有補充價值。

四是華爾街日報的記者Paul Vigna 撰寫的關於區塊鏈的文章。到目前為主,區塊鏈行業被主流媒體納入報導還是很有限,高質量的傳統媒體報導不多。但我非常喜歡華爾街日報的Paul Vigna,他很早就開始從金融業的角度報導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經歷過這個行業的起起伏伏,一直堅持在一個非常主流的商業媒體中寫比較新興的區塊鏈行業,他的作品可以給我有價值的信息。

這個行業裡每天不確定性的信息太多了,這些媒體會幫你做精選,可以快速了解行業的主流動向。同時,我承認行業裡也有大量有價值的信息是在犄角旮旯的,所以我非常喜歡各種各樣的Newsletter。

去年年底,區塊鏈投資基金Dragonfly Capital 在北京組織了峰會,請到了幾個傳統行業的大佬,其中包括美團的創始人王興。會議間隙我和王興聊天,他表示對這個行業很感興趣,問了我一個特別好的問題:這個行業裡的亂七八糟的東西很多,你覺得什麼是最有價值和獨特的東西?我和他說,「像Coindesk 這樣的媒體你一定知道,但我會更推薦你讀各種Newsletter」。他請我幫他推薦一些好的Newsletter。我可以把我當時給他的推薦也推薦給大家。

這是我非常喜歡的幾個Newsletter:

  • Defiant:是原來彭博社的記者Camila 創立的,基本上每天都有更新。內容關於以太坊生態中DeFi 領域的各種創新和深度分析,我覺得這是以太坊生態中關於DeFi 最好的Newsletter。
  • Messari’s Unqualified Opinions:這個由Messari 創始人編輯的Newsletter 我也非常喜歡,因為有分析, 也會推薦一些值得關注的新聞。
  • Bankless:這也是由忠實的以太坊粉絲Ryan Sean Adms 負責編輯的,一周一般有3 到4 次更新。除了自己寫稿之外,Ryan Adms 也會邀請非常棒的客座作者撰寫深度文章。每週的幾次更新都會有不同主題,包括深度分析、趨勢介紹等,有很多特別實用的內容。Ryan 和我一直有溝通,他很希望做中文版的內容,鏈聞現在也在幫他們做中文版的內容,會幫助他精選一些中國讀者感興趣的內容做翻譯,發佈在中文的Newsletter 平台,同時也發佈在鏈聞的公眾號和網站上。
  • 除此之外,很多特別好的區塊鏈投資基金業在做Newsletter。比如Iconfirmation Newsletter 我就很喜歡,非常硬核,有一些非常開放的見解,也會分享討論當下值得關注的話題和自己的視角。
  • Pantera 的首席投資官Joey 有一個Newsletter,非常有意思,涵蓋的範圍比較廣,有區塊鏈相關的信息,也有很多比較寬廣的金融信息。可以當成每日新聞快速瀏覽,挺有幫助的。

此外,還有兩個Newsletter 我比較喜歡:

  • 一個是比特幣的Optech,非常硬核,會有一些比特幣的技術更新。
  • 另一個是Coin Metrics 的State of the Network,這是一個每週簡報,有關於比特幣網路或者其他市場的數據分析,挺不錯的。

以上這些是我個人覺得相對比較綜合的。事實上,Newsletter 大量存在,很難割捨,我一周能收到近200 個Newsletter。有些是周報,有些是日報。我們鏈聞的編輯團隊特別棒,他們和我一樣都是Newsletter 的愛好者,我們經常一起交流看到了什麼好玩的東西。在區塊鏈領域,Newsletter 是無價之寶,並且大部分是免費的。

剛才我講到THE BLOCK媒體,他們在網站上整理了一個關於區塊鏈行業研究和數據相關的工具集

我做了簡單的截屏,其實這個網頁上列出的工具遠比截圖多。大家可以在上面發現很多寶藏。大家回頭可以看看地址,在上面找自己喜歡的東西。在此,我特別想感謝THE BLOCK 編輯團隊做的貢獻,他們做的資源集真的棒級了。

鏈聞劉鋒: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去偽存真?

除此之外,去年有一個特別棒的初創公司叫SKEW,由三個傳統投資行業出來的人做數據處理。他們提供的是交易數據,更多集中在衍生品交易數據上,這是目前我看到最棒的數據來源。

大家可以看到,我推薦的全都是英文的資訊,這可能是我的偏見所在。我覺得目前在這個行業裡,英文資訊平台上信息的嚴肅度和準確度相對比較高,並且老外的好處是他們非常願意做歸納和總結,會有很多現成的工具和資源供大家使用。這是我的偏見,我目前推薦的都是英文的內容。

當然,我還想推薦一個有意思的工具:Block123.com,這是一個中文的產品,是我們團隊的作品,目前我們沒有做過大量推廣,因為我們覺得這個產品還不算成熟。但是,這可不是代表它不好用。

我們之前把這個產品叫做區塊鏈導航,是導航網站。但在我看來,它實際上是數據庫,關於區塊鏈項目的數據庫。大家可以去網站上試一試,現在頁面還比較簡單,但是如果你想了解新的項目,在上面搜索,可能會給你一些驚喜。這個產品很有意思,我們沒有在市面上做推薦和推廣,但我知道很多行業裡的專業人士都在用,反饋不錯。

Twitter 和微博這樣的開放型社交媒體也是資訊寶庫。在區塊鏈這個行業裡,可以通過Twitter 和微博尋找信息,但是社交媒體平台上信息的複雜程度遠遠超出想像,我的觀點是在這樣的平台上,需要找准可信的人。

比如去年年初時大家特別關注閃電網路,但是在中國對閃電網路特別了解的人很難找,我諮詢了很多人都沒找到特別好的專家。但是我在Twitter 搜索的時候,不小心搜索出來一個自己搭建閃電網路節、並且在寫關於閃電網路基礎和深度科普的硬核專家,於是我悄悄關注了他。

在Twitter 和微博社交平台上有大量被隱藏的專家,前提是你要有辦法找到他。我一般的原則是找值得我信賴的人,找他的朋友圈。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大家相互關注,相互青睞,有點像好友推薦,會發現很多有意思且值得關注的資訊。

在這個方面,我們正在做一些嘗試。我們和一家挺酷的研究機構X-Order 在做一個嘗試,通過知識圖譜的方式對區塊鏈行業的人際關係進行分析,期望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區塊鏈行業里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更好地發掘出被隱藏的信息。

這像一個實現,我們非常主觀地選擇了一些比較好玩、值得信任的Twitter 的意見領袖。在對這些意見領袖做了評分後,請X-Order 利用機器算法,基於人腦的評分開發模型,通過模型判斷哪些信息是被媒體忽略的、但是在Twitter 平台上已經被可以信賴的意見領袖推薦出來。

現在我們做的嘗試叫做「少數派報告」,每天通過算法推薦10 個在Twitter 上被發佈出來的有價值的信息。這個報告和當天的熱點、新聞資訊有很大的重合度,但是也有一些在新聞媒體報導中被忽略的有意思的現象、觀點。這是我們正在做的實驗,等合適的時候一定會告知大家。在區塊鏈領域里個人如何依靠節點的力量尋找可靠的信息算是嘗試,但這樣的內容也帶有主觀色彩。

以上是我的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互動問答

問題一:近來許多知識付費平台發展迅速,意義在哪裡?您覺得對閱讀者真的有用嗎?

劉鋒:知識付費不是我的菜。前幾年知識付費是個投資風口,我在彭博商業周刊做主編的時候,很不喜歡我的記者做這樣的主題,因為我個人不太喜歡知識付費產品。我希望人類在知識獲取和學習方面有突破,但是在我看來,學習知識更需要投入時間成本,很少有捷徑可以走。知識付費很難成為這樣的捷徑。

剛才我在講閱讀、信息汲取時分為了兩部分:(1)消費級閱讀、消遣閱讀;(2)與職業發展、專業知識獲取相關的閱讀,這需要更加嚴肅、更加系統地進行。

如果純粹消遣性的知識,我更樂意用知識付費的方式獲取。因為知識付費經常出現的狀況是「專家」把非常難懂的內容進行咀嚼,給到你的已經是嚼過的東西,讓你為之付費。但是這都是非常皮毛的知識。我不是沒有用過知識付費平台,我一直在看關於古典音樂的付費產品,很簡單,我覺得這作為消遣類知識還是挺酷的。

至於與專業相關的知識,大家應該都知道「一萬小時理論」,這一定是枯燥的過程,一步步學習是可行的,但是想通過知識付費的方式迅速獲取,不是很現實。

問題二:怎麼看媒體的付費牆?

劉鋒:我非常支持媒體的付費牆,但是對廣泛的公眾會有幫助的公共信息的付費牆意義不大。

對於高附加值的信息,例如商業財經類內容,付費牆是可以保證專業編輯團隊產生真正有價值內容的最好方式。在科技報導方面有一家很棒的媒體叫做The Information,是完全被付費牆包圍的媒體,不付費根本沒法看。我覺得它的信息值這個錢,這種模式會保證內容質量非常高,但是這只能是某一個垂直領域的信息。專業財經類媒體可以被付費牆包圍,比如《金融時報》、「彭博社」的核心新聞,這樣的信息帶有很高的附加值,應該為它付費。

但是對於公眾性的信息設立付費牆,不是特別好的方式。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在這一次新冠疫情的報導中,最開始的時候,最好的報導、最有價值的信息都來自於有付費牆的媒體,但很快這些媒體認識到這樣的信息應該開放給所有的觀眾。全球知名媒體都把關於新冠疫​​情的深度報導解除付費牆,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因為公眾事件沒有必要用付費牆去保護。

但是,我強烈建議大家對好的付費內容進行付費閱讀。

問題三:您之前是彭博的主編,區塊鏈還處於很早期的階段,是什麼原因促使您加入區塊鏈行業並創立了鏈聞?

劉鋒:我在傳統媒體行業工作了有20 年,我非常尊重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在當今社會中發揮很重要的作用,但現實就是,這是比較夕陽的行業。當我到一定年齡後,我想嘗試新的東西,區塊鏈讓我很感興趣。對我來說,在新的領域深耕、學習很有價值,我相信區塊鏈行業會革命、革新現在的互聯網產業。我經歷過「.com」的熱潮,經歷過移動互聯網的熱潮,任何新的技術發展替代舊的領域都是極其迅速的,我相信區塊鏈也是一樣。

但是區塊鏈行業還是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作為媒體人特別好的一點是可以不斷學習,不斷和行業裡不同的人打交道,對我來說是蠻享受的事。

問題四:可以請您和大家談一下從業多年的感受嗎?有沒有建議性或者總結性的內容和大家分享下?

劉鋒:我更多是想和大家分享下我的真實想法,我年齡比較「大」,但在區塊鏈領域行業里特別「新」,才兩年。

之前我也一直報導金融行業,傳統行業裡充滿了各種各樣的等級觀念、階級劃分,但是區塊鏈行業是非常平等的行業。我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請教在這個行業中沉浸很多年的所謂的「鏈圈老人」,他們都特別樂於分享,給了我很多幫助,這是我感觸最深的地方。

我一直在想能夠做什麼樣的事情真正讓「分享精神」變成行業中的主旋律,在區塊鏈行業裡如果你願意學習,有大量可以學習的資源和各種各樣能夠給你指導的老師。

回到今天主題:如何在信息污染的環境中做到去偽存真?最好的方式是通過和別人交流,找到真正懂行業的人,在這個過程中獲取到的信息是最有價值的。

本文經鏈聞同意授權轉載,文章來源:鏈聞 ChainNews(ID:chainnewscom)

衍伸閱讀


立即加入 Telegram 獲得最精準的區塊鏈新知、加密貨幣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