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金管局:公鏈加密資產落實風控,銀行持有可降資本門檻

香港金融管理局 (HKMA) 近日向銀行業釋出一份監管草案,計畫在 2026 年初上路的新規中,對符合條件的加密資產提供更寬鬆的資本要求。這份草案遵循國際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BCBS) 最新的全球資本標準,其中的重點,則是針對「公鏈」 (Permissionless Blockchain) 上的加密資產。
公鏈加密資產落實風控,銀行可享較低資本門檻
據當地媒體報導,HKMA 已向本地銀行業釋出一份監管政策手冊草案 CRP-1,說明加密資產在 BCBS 的分類方式。
草案明確指出,若加密資產是運行於「公鏈」上,且發行方能落實完善的風控機制,HKMA 就允許銀行用較低的資本準備金來持有它,並以新的分類與計算方式管理,等於降低銀行的資金成本並增加操作空間。
預計 2026 年初正式落地
外媒指出,這份草案緊扣 BCBS 的全球資本規範,並規劃在 2026 年初於香港正式實施。HKMA 接下來將根據這份草案,細化加密資產的分類標準與風險計算方法,協助銀行在符合國際一致規範的前提下,依自身風險控管能力調整持倉。
加速推進加密合規制度,涵蓋交易所與穩定幣發行
香港近年積極建立加密金融制度,包括為加密貨幣交易所和穩定幣發行商推出提供明確的合規路徑。今年 8 月,香港證監會 (SFC) 更要求持牌交易所業者加強客戶資產的保管及風險防護措施。
也在 8 月中旬進一步發布加密資產託管新標準,要求更嚴格的安全規範,並禁止冷錢包使用智能合約,以強化資產保護。相較於中國持續禁止加密相關交易與挖礦,香港的政策顯得開放得多。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