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豐、中國工商銀行搶攻香港穩定幣牌照,渣打有望率先獲批

香港於今年 8 月正式上路的《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只允許持牌機構發行或推廣與法幣掛鉤的穩定幣,未經許可的行為恐涉及刑責。如今,許多大型金融機構紛紛搶進,尤其是匯豐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 (ICBC),兩家業者已傳出正準備遞件申請,爭取「首批核發牌照」。
香港穩定幣新制上路,引發市場震盪
8 月 1 日正式生效的《持牌穩定幣發行人監管指引》設有 6 個月過渡期。新制明定,未持牌卻向散戶推廣或發行法幣掛鉤的穩定幣將屬違法,發行人也必須符合高標準的資本、儲備與風控規範。
政策一出,香港多家穩定幣業者股價與代幣價格隨即重挫,單日跌幅甚至達 20%,市場認為這反映新規比預期嚴格,但也屬於「健康修正」。
監管延伸至加密託管,申請者達 77 家
新制落地後,香港證監會 (SFC) 也在 8 月中旬進一步發布加密資產託管新標準,要求更嚴格的安全規範,並禁止冷錢包使用智能合約,以強化資產保護。
截至 8 月底,目前已有 77 家機構表達申請牌照意願,不少業者坦言門檻嚴格到超乎想像。外界普遍認為,最終只會有少數幾家業者能通過審核並領到牌照。
(香港證監會強化虛擬資產託管規範:冷錢包、盲簽、實時監控全上陣)
匯豐、中國工商據傳申請,渣打被點名領先
根據最新報導,匯豐銀行與中國工商銀行均計畫申請穩定幣牌照。雖然兩家銀行未回應媒體詢問,但消息指出,中國工商銀行與渣打銀行 (Standard Chartered) 最有可能拿下首批核發牌照,取得先行者優勢。
總體來看,假設這兩家業者率先獲得批准,可能會掀起一波由傳統金融機構主導的穩定幣潮流,這與在其他司法管轄區由「金融科技業者」主導的情勢形成對比。
對中國而言,工商銀行的參與也呼應符合其更廣泛的佈局,也就是探索由人民幣支持的數位資產,另一方面在區域內塑造穩定幣相關政策。
不過 SFC 也警告,新制引發市場炒作、投資詐騙風險升高,呼籲投資人保持冷靜,避免因短期價格波動或消息熱度而盲目投入。
風險提示
加密貨幣投資具有高度風險,其價格可能波動劇烈,您可能損失全部本金。請謹慎評估風險。